子猷爱竹真成癖,爱菊渊明懒是真。
篱下想通三径入,林间谁许七贤亲。
子猷爱竹真成癖,爱菊渊明懒是真。
篱下想通三径入,林间谁许七贤亲。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想象,展现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生活情趣的向往与赞赏。首句“子猷爱竹真成癖”,借用东晋名士王徽之(字子猷)对竹子的喜爱,表达了一种痴迷于自然之美的情感。接着,“爱菊渊明懒是真”则以陶渊明(字元亮)对菊花的钟爱,以及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篱下想通三径入”,描绘了一幅隐居者在竹篱环绕的小径中漫步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于回归自然、追求内心宁静生活的渴望。“林间谁许七贤亲”,则借用了三国时期著名的七位名士(竹林七贤)相聚林间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享受自然之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高洁情操和自然生活美学的深深敬仰,同时也流露出自己对于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与向往。
左手招明月,右手引清流。
遂弃人间俗事、长伴赤松游。
春与猿兮吟啸,秋与鹤兮飞舞,八百岁春秋。
夜授南柯守,朝拜酒泉侯。携玉杖,吹铁笛,酌金瓯。
醉乡高卧、掉头那问帝王州。
自谓羲皇以上,无论晋魏之事,涓子不能俦。
我亦问津者,愿泛武陵舟。
岫爽迎襟,庭柯含雨,一派好天良夜。
落叶疏香,缀秋容如画。
鹊桥展,喜遇九霄嘉会,散作人间萧洒。
玉润悬弧,正云开晴乍。蚁浮樽、轩槛飘兰麝。
新声倚、弄笛红灯下。搬演文武衣冠,成六朝佳话。
问天孙、此夕应无价。堪相贺、秦陇烽烟罢。
画屏冷、客醉氍毹,看银河欲泻。
梁苑词人,秦川贵介,翩翩早下双阙。
琴台曾否犹存,商馀有无堪蹑。
春风凫舄,到时正、芳原花发。
试听取、闾井弦歌,抛却故山烟月。
红烛灺、离尊未歇。骊唱罢、角声又咽。
人冲嵩少寒云,马嘶驿亭霁雪。
唐贤旧地,谁更把、风流重接。
好谱成、于荐新声,莫让当年前哲。
秋光无尽,把冰轮、重碾影摇珠阙。
何幸婵娟频会面,不待明年逢节。
桂子还飘,霓裳更舞,砌满长天雪。
蟾蜍如旧,琼楼铃索同掣。
最爱清漏初沉,玉绳低转,肯使樽空设。
屈指平生能几遇,添得数茎霜发。
家国牵愁,岁华偷换,欲向南鸿说。
故园今夕,东篱曾否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