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四首·其二》
《鹧鸪天.苦雨和蘧庵先生四首·其二》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鹧鸪天

入夏端然似涉秋,粉云阴重不曾收。

那知四月之间雨,做就中年以后愁。

儿女恨,霸王筹,濛濛都付两溪流。

碧天何日红霞衬,晕遍江南小画楼。

(0)
鉴赏

这首《鹧鸪天》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的“苦雨”系列作品之一。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夏季连绵不绝的雨水给人们带来的愁绪与无奈。

首句“入夏端然似涉秋”,以夏喻秋,形象地表达了夏季雨水之多,仿佛整个季节都笼罩在秋天的氛围之中。接着,“粉云阴重不曾收”,进一步渲染出阴沉压抑的天气景象,云层厚重,难以散去,暗示着持续不断的雨势。

“那知四月之间雨,做就中年以后愁。”这两句转折,点明了这场雨并非偶然,而是自四月延续至今,给人们带来了长久的忧愁。这里的“中年”可能是一种比喻,象征着生活的某个阶段或状态,强调了愁绪的持久与深刻。

“儿女恨,霸王筹,濛濛都付两溪流。”这一句运用了典故,将个人的愁怨与历史人物的情感相联系,暗示了愁绪的普遍性和深远性。同时,通过“两溪流”这一意象,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表现了愁绪如同流水般无尽流淌。

最后,“碧天何日红霞衬,晕遍江南小画楼。”表达了对晴朗天气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红霞衬碧空,预示着希望与美好的未来,而“晕遍江南小画楼”则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寄托了词人对于宁静和谐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活境遇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刘秀才弃官学佛书此赠之

翛然持一钵,信足傍丛林。

却笑庞居士,犹多处置心。

衔花境自小,结草坐从深。

觅已了不得,可师何处针。

(0)

荅谢赫侍御存问时按关西

喜乘骢马去,穷讶雁书来。

忆旧存萝薜,将春施草莱。

欲酬吴地缟,翻借陇头梅。

闻有西征赋,谁当句里才。

(0)

和苏长公妙高台韵

佛印老秃翁,片言拄苏子。

禅床咫尺间,忽掷千万里。

不解弦中调,如风过牛耳。

却望妙高台,嵯峨插天起。

俊雕摩空没,波平四如砥。

意气稍得舒,归来对隐几。

卷我广长舌,避汝坚利齿。

初若锥遇锤,契则针投水。

欲识苏子谁,长爪梵志是。

不向无智生,宁向有智死。

(0)

余自解郧节归耕无事屈指贵游申文外之好者得十人次第咏之·其二刘大司马光济

伊昔歌鹿年,公兄我如弟。

詄荡宽酒德,参差偕宦轨。

北风吹转蓬,升沈自兹始。

何言伯同命,乃繇巨源启。

窃窥上臣心,非繇植桃李。

(0)

题画寄陶良伯

东谷先生谷水东,黑头归去五云中。

门前五柳今如许,不负陶家有祖风。

(0)

任城题杨訚直夫泉香书屋二首·其二

常山人家画不如,君家宛在画中居。

草堂新开何所有,半贮参苓半贮书。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释慧空 陆文圭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