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某上人·其三》
《赠某上人·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且复怜神骏,何须戏季龙。

图澄非正法,支氏亦真宗。

麈尾悬河汉,狮声应鼓钟。

风流馀逸少,相赏更云松。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创作的《赠某上人(其三)》中的第三首,展现了诗人对佛教高僧的赞美与敬仰之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于高僧风范的钦佩。

首句“且复怜神骏”,以“神骏”比喻高僧的非凡智慧和超凡脱俗的气质,表达了诗人对其的怜爱之情。接着,“何须戏季龙”一句,借用了典故,暗示高僧无需像古代的季龙那样通过戏弄来显示智慧,而是以其深厚的佛法修为和慈悲心肠影响世人。

“图澄非正法,支氏亦真宗”两句,赞扬了高僧所遵循的佛法并非表面的仪式或形式,而是深入内心的真正法门。这里提到的“图澄”和“支氏”可能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僧,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高僧所传之法的正统性和真实性。

“麈尾悬河汉,狮声应鼓钟”描绘了高僧讲经说法时的场景,形象地表现了高僧的学识渊博和法力无边。麈尾,古代僧人讲经时手持的拂尘,象征着智慧的指引;河汉,指银河,象征着知识的广阔;狮声,比喻高僧说法时的威严和力量;鼓钟,象征着佛法的庄严和神圣。

最后,“风流馀逸少,相赏更云松”表达了诗人与高僧之间的深厚友谊和精神上的共鸣。逸少,即王羲之,以书法闻名,此处暗喻诗人与高僧在精神层面的契合,如同云中之松,独立而坚韧,共同追求着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高僧形象的描绘和对佛法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境界的向往和对于高尚人格的推崇。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挽彭玉麟联

百战大功成,迄今江海澄清,元老声威震南国;

七年知己重,忽感山邱零落,遥天悲痛望西州。

(0)

挽徐用仪袁昶许庚身联

主圣臣忠,视汉延熹宋熙丰明天启诸朝,祸及群贤,宬史他年休误拟;

贞穷元起,有苏相国朱制军王中丞成例,恩加后命,湖山终古共争辉。

(0)

挽余联沅联

当时事千端万绪,共我折冲俎豆,为撼危机,尤幸同志相孚,得保东南支全局;

看酬庸一月三迁,如公破浪乘风,方期大用,乃竟鞠躬尽瘁,长为中外哭斯人。

(0)

挽彭玉麟联

勋猷岂待论哉,所异者煌煌美谥,曾文正尝赠是言,褒德寓先机,足见英光弥两大;

书画犹余事耳,莫难于耿耿孤忠,岳武穆亦同斯志,和戎排众议,长留草疏炳千秋。

(0)

仙李园镜亭联

灌池才深四五丈;野航恰受两三人。

(0)

赠黄奭联

虚己受人,彼其之子,殊异乎族;

实事求是,夫惟大雅,卓尔不群。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