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先遣扫柴门,检校园芳待置尊。
丛菊稍斑漙露点,芙蓉已带著霜痕。
诗篇纵好成孤讽,心事凭谁与共论。
已是西风悲落木,那堪幽独更销魂。
村童先遣扫柴门,检校园芳待置尊。
丛菊稍斑漙露点,芙蓉已带著霜痕。
诗篇纵好成孤讽,心事凭谁与共论。
已是西风悲落木,那堪幽独更销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秋日清晨的画面。诗人虞俦通过"村童先遣扫柴门"这一细节,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质朴,村童的勤劳也透露出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欣赏。接着,"检校园芳待置尊"暗示了诗人准备在园中赏花品茗,享受自然之趣。
"丛菊稍斑漙露点,芙蓉已带著霜痕"两句,细腻地描绘了菊花初露晨霜,芙蓉凋零的景象,寓示着时光的流转和季节的变迁,也暗含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的感慨。
"诗篇纵好成孤讽,心事凭谁与共论"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知音难觅的孤独感,他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并未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共鸣。
最后,"已是西风悲落木,那堪幽独更销魂"以西风落叶的凄凉画面,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落寞,"销魂"一词更是强烈地传达出诗人深深的哀愁和无尽的思乡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寄志,展现了诗人虞俦在乡村生活中的孤独心境和对友情的渴望,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密雪夜来积,起见万物春。
山川忽改色,草木一以新。
古邑失荒秽,王路覆平均。
从兹庆丰年,蹈咏惭小臣。
忽思湖上趣,水阔似南州。
地接过从易,人闲取次留。
絮轻递吹卷,蒲嫩匝堤幽。
落果知禽入,行莎觉履柔。
莲为游女曲,藤系野人舟。
晚笋长过筱,春秧绿满畴。
赏心曾卜昼,望岫最宜秋。
款款穿丛蝶,涓涓败堰流。
风埃无入座,笳鼓或惊鸥。
下客林泉性,时能梦寐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