虮虱一微臣,角巾归久。名姓依然挂天口。
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遗簪蒙注念,惭颜厚。
彩笔已枯,虚名难副。毕竟聪明竟何有。
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鼎湖馀涕泪,青衫透。
虮虱一微臣,角巾归久。名姓依然挂天口。
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遗簪蒙注念,惭颜厚。
彩笔已枯,虚名难副。毕竟聪明竟何有。
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鼎湖馀涕泪,青衫透。
这首《感皇恩》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与自我反省。
“虮虱一微臣”,开篇即以“虮虱”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作为卑微臣子的身份,暗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地位。“角巾归久”,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状态,角巾是古代士人闲居时所戴之帽,此处借以表达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心境。
“名姓依然挂天口”,诗人虽然归隐,但其名姓仍被世人所记,这既是对过往功名的回顾,也暗含着对名利的反思。“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即使皇帝的声音远去,诗人仍能有幸向同僚朋友述说,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遗簪蒙注念,惭颜厚”,诗人因得到皇帝的眷顾而感到荣幸,同时又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匹配这份恩遇而感到羞愧。“彩笔已枯,虚名难副”,彩笔比喻文采,这里表示才华已尽,难以满足虚名的期待,流露出对自身才能的谦逊评价。
“毕竟聪明竟何有”,面对聪明才智,诗人却感叹其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诗人承认自己才能不足且多病,辜负了八年来皇帝的恩遇,进一步强调了自我反省的态度。
“鼎湖馀涕泪,青衫透”,“鼎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升天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帝驾崩,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去世的哀悼之情。青衫透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以及对失去皇帝庇护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权力、名利、友情、才能等主题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未来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