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皇恩》
《感皇恩》全文
清 / 俞樾   形式: 词  词牌: 感皇恩

虮虱一微臣,角巾归久。名姓依然挂天口。

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遗簪蒙注念,惭颜厚。

彩笔已枯,虚名难副。毕竟聪明竟何有。

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鼎湖馀涕泪,青衫透。

(0)
鉴赏

这首《感皇恩》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历史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皇恩的感激与自我反省。

“虮虱一微臣”,开篇即以“虮虱”自比,形象地表达了自己作为卑微臣子的身份,暗示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地位。“角巾归久”,描述了诗人归隐后的状态,角巾是古代士人闲居时所戴之帽,此处借以表达诗人远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心境。

“名姓依然挂天口”,诗人虽然归隐,但其名姓仍被世人所记,这既是对过往功名的回顾,也暗含着对名利的反思。“玉音虽远,犹幸述从臣友”,即使皇帝的声音远去,诗人仍能有幸向同僚朋友述说,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遗簪蒙注念,惭颜厚”,诗人因得到皇帝的眷顾而感到荣幸,同时又因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匹配这份恩遇而感到羞愧。“彩笔已枯,虚名难副”,彩笔比喻文采,这里表示才华已尽,难以满足虚名的期待,流露出对自身才能的谦逊评价。

“毕竟聪明竟何有”,面对聪明才智,诗人却感叹其无用武之地,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不才多病,八载圣恩孤负”,诗人承认自己才能不足且多病,辜负了八年来皇帝的恩遇,进一步强调了自我反省的态度。

“鼎湖馀涕泪,青衫透”,“鼎湖”是中国古代传说中龙升天的地方,这里借指皇帝驾崩,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去世的哀悼之情。青衫透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以及对失去皇帝庇护的深切忧虑。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历史变迁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权力、名利、友情、才能等主题的深刻洞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未来的忧虑。

作者介绍
俞樾

俞樾
朝代:清   字:荫甫   籍贯:浙江德清   生辰:1821-1907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日本井上陈政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受咸丰皇帝赏识,放任河南学政,被御史曹登庸劾奏“试题割裂经义”,因而罢官。遂移居苏州,潜心学术达40余载。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可谓博大精深。海内及日本、朝鲜等国向他求学者甚众,尊之为朴学大师。 
猜你喜欢

又和秋梦步病鹤秋日杂兴韵二首·其一

芙蓉风里笛声娇,吹动平生不自聊。

新旧雨成文酒会,古今愁借胜游消。

前生犹梦波中絮,结习休嗤雨里蕉。

一卷牛腰知七发,笔端怒涌广陵潮。

(0)

九日雪仍用前韵

霜葩傲骨得天怜,人境高寒玉宇连。

疑是万梅移邓尉,待招双鹤语尧年。

西风黄叶先乾瘪,北牗残枝尚丽妍。

昨日迎冬今日雪,岸容萧瑟到郊廛。

(0)

感怀五首·其五

伯季参商始旷林,干戈何事日相寻。

夙知虞虢连唇齿,翻藉仪秦布腹心。

辽海云帆排浊浪,神山日驭瞰孤岑。

沉舟余烬埋终古,尚有哀燐语夜深。

(0)

孟夏雨后寄黍谷弟园居·其一

缅想前贤咏五君,同堂能不感离群。

礼无大树留三宿,诗有长城张一军。

独夜完完心上月,相思袅袅望中云。

传言二子非凡鸟,我马玄黄日易曛。

(0)

元遗山论诗有贵贱之见作此正之

面目都随贵贱迁,陶公枯淡谢公妍。

暮云春酒词清丽,却在柴烟粪火边。

(0)

君门行

枝强干弱鹿为马,舜放尧囚龙作鱼。

苍梧山深鬼啸雨,当殿无复群臣趋。

夜郎供奉古别离,拾遗杜鹃再拜诗。

苕苕君门门九闺,泪尽心摧君岂知。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