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
远山醒病眼,澄水莹尘襟。
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
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
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
远山醒病眼,澄水莹尘襟。
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
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山水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宁静闲适的心境。首句“一碧秋万顷,了无云翳侵”以“一碧”形容秋天的颜色,展现出广阔无垠的秋色,天空澄清,没有任何云朵的遮挡。
接下来,“远山醒病眼,澄水莹尘襟”中,“醒病眼”暗示诗人远观山色,如同眼睛从疲惫中苏醒过来,获得了净化。山水相映,清晰见底,不仅洗涤了视线,也洗去了心灵的尘埃。
“雁落浮寒渚,乌栖认旧林”描绘了秋季景象中的动态美,一群大雁在冷冽的河流上空飞翔,而乌鸦则栖息在熟悉的老树间。这两句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界中生命活动的观察和欣赏。
“临流小盘薄,飞镜挂危岑”则是诗人的主观体验,他静坐在河边的小石盘上,水面如同一面悬挂在险峻山峦之下的明镜,映射出周遭的景色。这里既有空间的层次感,也有时间的凝滞感。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愿望。诗中的意境开阔,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山水田园诗。
甚匆匆岁月,又人家、插柳记清明。
正南北高峰,山传笑响,水泛箫声。
吹散楼台烟雨,莺语碎春晴。
何地无芳草,惟此青青。
谁管孤山山下,任种梅竹冷,荐菊泉清。
看人情如此,沉醉不须醒。
问何时、樊川归去,叹故乡、七十五长亭。
君知否,洞云溪竹,笑我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