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补溪草堂歌》
《补溪草堂歌》全文
清 / 刘大櫆   形式: 古风

补溪有草堂,乃在虞山之东四十里。

宋室遗民顾隐君,读书求志居于此。

裔孙奕叶起甲第,手植芙蓉遍溪水。

古桧阴森墓上枝,流霞照耀相思子。

数百年称顾氏庐,后来却归钱尚书。

尚书声名动台斗,善党峥嵘作魁首。

车马门前问字来,美人歌舞陈尊酒。

不知沧海几扬尘,此地还依旧主人。

依然红豆长萌蘖,当日樵夫摧作薪。

顾家经求代不替,国子先生勇绝伦。

遂将诗体尽发覆,高源一一寻昆仑。

乃知世业在德守,文章小技未为尊。

曾将草露比富贵,惟有处士名长存。

不见长安苑囿地,颓垣败甓乌鸟喧。

草堂突兀溪水滨,历宋元明传其真。

(0)
鉴赏

补溪草堂,位于虞山之东四十里,是宋室遗民顾隐君读书求志之所居。后裔子孙繁衍,甲第林立,芙蓉遍植溪畔,古桧枝蔓墓上,流霞映照相思子,景色宜人。历经数百年,仍称顾氏庐舍。后来,此处归钱尚书所有,其名声显赫,善党群集,门庭若市。车马来往,文人雅士汇聚,美人歌舞,尊酒相迎。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此地依旧,主人更迭。红豆长生,见证着历史的流转与生命的轮回。顾家世代求学不辍,国子先生勇冠三军,诗体尽发,高源寻觅,文章虽小技,却非尊贵所在。曾以草露比喻富贵,唯有处士之名,长存世间。长安苑囿,颓垣败壁,乌鸟喧嚣,而补溪草堂,屹立溪边,宋元明清,传承至今,真实再现。

作者介绍
刘大櫆

刘大櫆
朝代:清   字:才甫   号:海峰   籍贯: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   生辰:1698——1780

刘大櫆(1698——1780),字才甫,一字耕南,号海峰,今枞阳县汤沟镇陈家洲人。刘大櫆修干美髯,性格豪放,纵声读古诗文,韵调铿锵,喜饮酒,好吟诗。受教于同乡吴直,才华出众。雍正七年(1729年)和雍正十年(1732年),两次参加考试都登副榜。刘大櫆60岁后为黟县教谕。几年后告归,居枞阳江滨不再出游,以文学教授生徒。大櫆著作有《文集》10卷《诗集》6卷《古文约选》48卷、《历朝诗约选》93卷、《论文偶记》1卷,纂修《歙县志》20卷。逝世后,安葬在今金社乡向荣村刘家苕箕地,墓为省级文物。 
猜你喜欢

卓小仙草书歌

莆守寄我卓仙书,北窗闲伫时玩展。

吴人本惯见龙蛇,对此真形惊走转。

瑰谲东海黄公符,苍古太庙姬王瑑。

曲处素娥欹舞腰,劲来壮夫摐狼銧。

藤缠老树千尺挂,鹰攫寒厓百鸟愞。

巳觉人间出章圣,却讶空中堕云篆。

古来草书谁擅场,酒旭僧素颇中选。

漏痕钗股那足奇,脱帽露顶空漫衍。

虽然奔放不可羁,笔墨蹊径未尽遣。

传闻卓仙形貌异,蓬头阔口足爪跣。

胸中光怪秘不得,漏泄机缄在此卷。

轩辕道士骂俗书,写出灵文世不辨。

卓仙作字不用手,唐生识字亦非眼。

说到手眼两忘处,作者识者俱一莞。

几时杖策入武夷,试问仙郎叩金简。

(0)

挽张舍人二首·其二

象贤超世冑,服礼并文儒。

共羡昂霄鹤,翻悲过隙驹。

藏舟人事尽,赐履帝恩孤。

太息张公子,衰荣遂尔殊。

(0)

禹卿归秦仕儿留此难于为别以此慰之·其一

道义真原宜早寻,况逢兰若又春深。

男儿本是四方客,离别何须苦动心。

(0)

独酌

独酌燕山春瓮香,暂开宇内一愁肠。

醉看榻上无长物,惟有孔家活世方。

(0)

嘉靖乙巳年八月十二日出狱归九月十一日复逮系途次有作·其四

遥向北邙哭范滂,皇纲复为汉人伤。

诸贤不向幽中死,剖柱心无符后殃。

(0)

寄赵白楼总兵·其二

学得万人敌已成,壮猷独步冠神京。

几年经略长城固,一日声辉天下名。

莫道萋菲终贝锦,坐看心迹自分明。

昊天于此出王际,照见将军一念诚。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鲍寿孙 窦叔向 刘伶 陈玉璂 宝鋆 孟简 林之奇 陈文烛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