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沅湘到石鼓,既见蒸湘喜无度。
为谁触热向零陵,更有潇湘在前路。
乐哉湘水是吾师,挹彼三川尽注兹。
世人惟闻洞庭阔,谁知铧觜但如丝。
我从沅湘到石鼓,既见蒸湘喜无度。
为谁触热向零陵,更有潇湘在前路。
乐哉湘水是吾师,挹彼三川尽注兹。
世人惟闻洞庭阔,谁知铧觜但如丝。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所作的《衡州城下见蒸水来会》。诗中,作者项安世以游子的视角,描述了自己从沅湘之地来到石鼓,沿途见到蒸湘水的喜悦之情。他感叹蒸湘水的热情迎接,接着表达了对零陵和潇湘两地的期待,认为湘水仿佛他的导师,汇聚三川之水注入此地。
诗人通过蒸湘水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旅程和对知识的追求。他指出世人多知洞庭湖的壮阔,却可能忽视了眼前蒸水的涓涓细流,暗示了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家无环堵宫,所至思买山。
何异俟河清,人寿期千年。
安得如古人,采山复临渊。
敬受十赉文,赉以北阪田。
岩栖高百层,老屋馀三间。
湖江流东西,竹木萦后前。
中央置讲堂,文史浩如烟。
歌风复蹈雅,乐死忘华颠。
此意恐蹉蛇,飞光去闲闲。
画饼不可食,诙谐聊复然。
青山叠叠静当户,长松挺挺凌烟雨。
数椽茅屋竹树间,中有高人抱幽趣。
翠岩丹壑深几重,水绕人家隔秋浦。
石岩突兀不可攀,茫茫远水难为渡。
瑶草琪花满涧阿,彩霞瑞霭开林坞。
山中采药人未还,夭桃秾李迷归路。
冯君抱负经济才,绿袍新著登天府。
奈何亦有丘壑情,持兹图绘索余句。
披图便觉逸思飘,荏苒巾袍袭烟雾。
山明水秀有如此,恨不携家此中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