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纪事·其一》
《纪事·其一》全文
清 / 黄遵宪   形式: 古风

吹我合众笳,击我合众鼓。

擎我合众花,书我合众簿。

汝众勿喧哗,请听吾党语。

人各有齿牙,人各有肺腑。

聚众成国家,一身此尺土。

所举勿参差,此乃众人父。

击我共和鼓,吹我共和笳。

书我共和簿,擎我共和花。

请听吾党语,汝众勿喧哗。

人各有肺腑,人各有齿牙。

一身此尺土,聚众成国家。

此乃众人父,所举勿参差。

(0)
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强烈的现代意识,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与个体、民主与共和的深刻思考。黄遵宪巧妙地将“合众”、“共和”的概念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合众花”、“共和花”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众人团结一致、共同建设国家的美好愿景。

诗中的“合众”与“共和”不仅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理念的反映,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民族团结、民主政治的向往。通过“击鼓”、“吹笳”、“书簿”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展现了众人参与国家事务的场景,强调了每个人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平等性。

“人各有齿牙,人各有肺腑”这一句,既是对个体独特性的强调,也是对多元化的肯定。它提醒我们,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这些多样性构成了国家的丰富性和活力。

“聚众成国家,一身此尺土”则表达了国家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整体,每个人都如同国家土地上的一寸之地,不可或缺。这不仅强调了个体与国家之间的紧密联系,也暗示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

最后,“此乃众人父,所举勿参差”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民主与共和的理念。它意味着国家是所有人民共同的父亲,任何决策都应基于全体人民的共识,避免分歧过大,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同。

综上所述,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对国家与个体关系的深刻反思,也是对民主与共和理想的一种艺术化表达。它通过日常生活化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达出作者对于构建和谐、民主社会的深切愿望。

作者介绍
黄遵宪

黄遵宪
朝代:清   字:公度   籍贯:汉族客家   生辰: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
猜你喜欢

龙洞

泥蟠蛰卧久潜踪,一旦青云得路通。

利物济人功已了,却遗凡骨返仙宫。

(0)

辞方公悦

又承尊酒细论文,日日樽前得未闻。

怜旧直忘趋走贱,有疑俱向笑谈分。

心缘明德怀高屏,日为偏亲断远云。

明日迢迢东郭路,未行离思已纷纷。

(0)

次韵陈倅瑞岩之什

诗到南昌老更奇,固知流派自江西。

滕王阁下秋涛壮,孺子堂前春鸟啼。

我似痴蝇思骥尾,君如野鹤趁鸡栖。

十年翰墨元犹白,不识微言为指迷。

(0)

清明前风雨兼旬城外桃李无在者书室中有酴醾一瓶置之甚久盖风雨所不及也为赋五韵

素质吐孤芳,柔条敷瘦绿。

谁将刻楮手,作此数蕤玉。

园林烟雨多,百卉飞蔌蔌。

小室偶深静,花意犹清淑。

置之砚席间,鼻观常芬馥。

(0)

寄别左与言

寒生坐孤穷,浪迹远羁寓。

千金买卜龟,所用良失措。

如闻过瓜期,骞扬引雄翥。

放直州县腰,阔作台省步。

念欲拜公别,心往足不赴。

铭肌荷恩知,痴坐乖礼数。

可但颜甲厚,颇亦背芒负。

梅雨五月寒,洄洄绿烟树。

二岭遮梦魂,不到船行处。

安得赴双桨,翩翩若鸥鹭。

(0)

离平江

桥外客舟连夜发,饱吹十幅风蒲滑。

天明无处觅高城,但见吴江波浪阔。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方干 李廌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