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寥寥禾黍秋,人籁已息烟雾收。
数声鹤唳草堂静,何苦更向咸阳游。
海天寥寥禾黍秋,人籁已息烟雾收。
数声鹤唳草堂静,何苦更向咸阳游。
这首诗《初闻鹤唳》由宋代诗人沈辽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开篇“海天寥寥禾黍秋”,以辽阔的海天与成熟的稻谷为背景,营造出秋季特有的宁静与丰收之感。接着,“人籁已息烟雾收”一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寂静,仿佛连自然界的声响都已沉寂,只有轻烟缓缓散去,更加凸显出周围环境的清幽。
“数声鹤唳草堂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通过鹤的啼鸣打破了草堂的宁静,但这种打破并非带来喧嚣,反而增添了诗境的生动与和谐。鹤唳之声在空旷的环境中回荡,既显得悠远又不失清雅,与周围的环境相得益彰。最后,“何苦更向咸阳游”一句,诗人借鹤唳之景抒发了对远离尘嚣、向往宁静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对过往繁华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欣赏,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之子于征,有楚者衣。翼彼北风,翩其以归。
岂忘在公,爰恤尔私。惟皇有命,来慰母思。
之子于征,言汎其舻。明发于越,夕济西吴。
薄登于畿,安车载驱。惟皇有命,将母来居。
之子有母,令仪有怭。养则有禄,皇斯尔锡。
曷以报之,顾怀罔极。竭尔臣节,乃殚子职。
南人使船如使马,北人用马还用船。
将军驱马一万匹,载马直须船一千。
千船费金约五万,其价始与马等焉。
粤中盗贼利舟楫,千顷苍茫凌一叶。
江村遥望隔波涛,骅骝虽健难近蹑。
北师藉马方成功,岂知马更藉船通。
何如用船且舍马,伏波横海名犹雄。
黄金费尽龙媒蹶,残枥萧萧閒厩卒。
马船已朽马骨高,朝汉台边嘶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