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子于征,有楚者衣。翼彼北风,翩其以归。
岂忘在公,爰恤尔私。惟皇有命,来慰母思。
之子于征,言汎其舻。明发于越,夕济西吴。
薄登于畿,安车载驱。惟皇有命,将母来居。
之子有母,令仪有怭。养则有禄,皇斯尔锡。
曷以报之,顾怀罔极。竭尔臣节,乃殚子职。
之子于征,有楚者衣。翼彼北风,翩其以归。
岂忘在公,爰恤尔私。惟皇有命,来慰母思。
之子于征,言汎其舻。明发于越,夕济西吴。
薄登于畿,安车载驱。惟皇有命,将母来居。
之子有母,令仪有怭。养则有禄,皇斯尔锡。
曷以报之,顾怀罔极。竭尔臣节,乃殚子职。
这首诗《之子于征》由元末明初诗人胡翰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主人公远征的情景,“之子于征,有楚者衣”,以“楚者衣”象征远行的艰辛与孤独。“翼彼北风,翩其以归”,北风象征着回归的希望,主人公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归家的渴望。接着,“岂忘在公,爰恤尔私”,表达了主人公在公务与私人情感之间难以抉择的矛盾,既不能忘却公事,又心系家人,体现了古代士人对国家与家庭责任的双重考量。
后半部分则聚焦于主人公的家庭生活,“之子于征,言汎其舻”,描绘了主人公远征归来的情景,船只泛起波澜,象征着归途的艰难与波折。“明发于越,夕济西吴”,从越地出发,最终抵达西吴,这一路的奔波与努力,充满了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薄登于畿,安车载驱”,主人公虽然疲惫,但仍坚持驾车回家,体现了对家庭的深情厚意。
最后,“惟皇有命,将母来居”,表达了主人公为了家庭的幸福,愿意接受皇命,甚至牺牲个人的自由,将母亲接回家中,体现了古代社会中对孝道的重视与实践。
“之子有母,令仪有怭”,赞扬了主人公不仅在公务上表现出色,更在家庭生活中展现出良好的礼仪与孝顺。“养则有禄,皇斯尔锡”,说明主人公因孝顺而受到皇上的赏识与奖励,进一步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曷以报之,顾怀罔极”,表达了主人公面对皇恩与家庭的深厚情感,不知如何回报,心中充满感激与愧疚。“竭尔臣节,乃殚子职”,最后,诗人呼吁人们不仅要尽忠职守,更要尽孝道,体现了对个人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展现了古代社会中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以及对孝道的重视与实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