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
《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全文
明 / 李攀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赋罢凌云气不降,长杨羽猎妙无双。

老来却解人间事,摊得玄经覆酒缸。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名为《答元美问余近事(其二)》。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赋罢凌云气不降”,开篇即以“凌云”之气喻指诗人的才华与创作的高远境界,然而“气不降”则暗示着即使在如此高远的创作状态中,诗人也并未因此而脱离现实或世俗,而是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而又不失人间烟火的态度。

“长杨羽猎妙无双”,这里借用了汉武帝时期长杨宫的狩猎场景,象征着诗人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独特的魅力,仿佛是古代帝王的狩猎般,既有壮观的场面,又蕴含着深邃的意义。

“老来却解人间事”,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开始更加理解人间的百态,这不仅仅是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更是对人性、社会乃至宇宙真理的深刻领悟。这里的“解”字,既包含了理解的意味,也暗示了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达到了一种更为透彻的人生境界。

“摊得玄经覆酒缸”,最后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作为结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将深奥的哲学思想(“玄经”)与平凡的生活(“酒缸”)相结合,既体现了他对知识的广泛涉猎,也展现了他将高深的学问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态度,既是对传统儒家学说的继承,也是对个人精神追求的体现,展示了诗人既追求精神世界的深度,也不忘生活乐趣的平衡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艺术和社会的独到见解,以及在高雅与世俗之间自由穿梭的超凡境界。

作者介绍
李攀龙

李攀龙
朝代:明   号:沧溟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514—1570

李攀龙(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于鳞,号沧溟,山东济南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二十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长于七言近体,但后人也批评他的诗歌为“瞎唐诗”。
猜你喜欢

元亮次韵四绝相撩和答·其一

枕中鸿宝袅蹄金,火候宁经手自斟。

瓠子河倾那可塞,忍令清饿首阳岑。

(0)

次韵答九弟首夏郊园即事·其四

何须痛诋程不识,未用亲摩史谒居。

昔时万事愁眉外,顿觉幽怀常晏如。

(0)

戏次人韵

人言鼓吹来诗思,鸣鹤遂闻长阜音。

细读一犁新句好,始知三语用功深。

自甘散木傲霜节,懒作幽云出岫心。

茗碗炉芬清昼永,流莺捎蝶过墙阴。

(0)

哭李少微三首·其三

我客齐安岁,君官汾上春。

安知濒鬼录,不作定交人。

炀灶中郎满,斗鸡开府频。

如何令王济,清血染衣巾。

(0)

喜遇洪仲本于山南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为韵作十诗寄之兼呈驹父·其四

游目霄壤间,禀生不可逾。

企跃有定在,嗜好真殊途。

超诣方独往,安然钟鼎娱。

嗟彼强聒士,营营竟何如。

(0)

以形模妇女笑度量儿童轻为韵赋十诗·其五

我有百衲琴,巴渝不同调。

三叠太古音,那免世惊笑。

彼哉遇嗾徒,睥睨追风骠。

幼舆虽折齿,初不妨吟啸。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