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和·其一》
《三和·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断无小妾坐金鞯,且伴诸孙垦纸田。

天子尤尊方外者,少陵盛说饮中仙。

宫花毕竟非真色,朝菌安知有大年。

牧竖和声侬倡首,管他王后与卢前。

(0)
翻译
绝不会有侍妾坐在华丽的鞍鞯上,陪伴我的只是孙子们在耕种纸田。
天子尤其尊重那些超脱世俗的人,杜甫曾盛赞他们如饮酒中的仙人。
宫廷里的花朵毕竟不是真正的色彩,朝生暮死的菌类怎会理解长久的生命。
放牛的孩子们合唱,我引领着他们的声音,管他是王后的赞誉还是卢前的嘲笑。
注释
金鞯:华丽的马鞍垫。
垦纸田:比喻耕作于诗书之中。
方外者:超脱世俗的人。
饮中仙:指喜好饮酒、生活自由洒脱的人。
毕竟:终究,毕竟。
朝菌:朝生暮死的小虫,比喻寿命短。
牧竖:牧童。
倡首:领唱,引导。
王后:比喻权贵或赞誉。
卢前:卢照邻,唐代诗人,这里泛指他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三和(其一)》。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绘宫廷生活的诗歌,其中融入了对过去盛世的一种怀念之情。

"断无小妾坐金鞯" 这句诗描写的是皇帝身边的小侍女坐在装饰华丽的马鞍上,给人一种贵族生活的奢侈感。"且伴诸孙垦纸田" 则展现了宫廷中人们消遣时间的方式,即使是小孩子,也是在玩弄着精致的纸制农田模型,这些都反映出当时宫廷生活的繁华与闲适。

"天子尤尊方外者,少陵盛说饮中仙" 中,“天子”指代皇帝,而“尤尊方外者”则是说皇帝对待远方来的宾客格外尊重。接下来的“少陵盛说饮中仙”,这里的“少陵”乃唐代诗人杜甫之别称,诗句通过引用古人的诗歌来赞美皇帝宴请宾客时的豪华气派,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宫花毕竟非真色,朝菌安知有大年" 这两句则带有一丝感慨。宫中的花朵虽然美丽,但终究不如自然界中真正的鲜花那样真实和持久,而“朝菌”即是指短暂的早晨露珠,它们不知何为“大年”,这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现世繁华但又脆弱无常的感慨。

"牧竖和声侬倡首,管他王后与卢前"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音乐会上的场景,“牧竖”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而“和声”则是指乐声和谐。诗人通过这种场景的描写,展示了宫廷生活中对艺术享受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宋代皇帝及其家族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奢华与闲适,同时又不乏深沉的哲思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念。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二月七日舟过桃源先是连日风浪至日恬静因而有作

连日惊涛势拍堤,晚来恬静喜无涯。

水声擘舵舟行疾,月影满床人睡迟。

双橹咿哑惊鹭宿,片帆摇曳逐风飞。

篙师挝鼓歌才罢,报道于今到下邳。

(0)

赠余侍御

余子平生友,朝端孰汝俦。

直声闻海宇,正气挺神州。

月照乌台晓,霜凝白简秋。

清时封事少,何以报宸旒。

(0)

山水小景

玉笥诸峰翠接天,鹤汀凫渚近相连。

老翁日暮不归去,钓得槎头缩项鳊。

(0)

辋川钓者图

家住黄溪上,金川似辋川。

凉风垂钓坐,明月棹歌还。

绿水雕胡饭,金鳞缩项鳊。

鉴湖如可乞,相与诵尧天。

(0)

三月望日与饶隐君子宏游玉笥山谣

我怀谢康乐,独往游名山。

身同虚舟系,心与浮云闲。

清风淡荡洒六合,令我兴在云松间。

玉山高与南斗齐,云锦照耀庐山低。

三十六峰凌虹霓,飞湍喷雪临回溪,长松挂月青猿啼。

上有梅仙采药之幽栖,下有萧云读书之故基。

洞天石扇杳莫测,瑶草谩长三春荑。

我欲因之览八荒,手拂青萝眠石床。

回飙吹散碧天雾,清冥倒泻澄湖光。

作为玉山谣,寄之双峰客。

兴来携妓秋复春,笑杀东山谢安石。

(0)

池河驿

前日中都雪,都人庆丰年。

今日池河雪,寒冰在前川。

平明集仆夫,饭熟犹晏眠。

高呼强之饭,牛冻车不前。

黄犊成素骊,乌巾为白毡。

却忆荆山外,别有琼瑶田。

去京尚十舍,去乡仍渺绵。

安能讼滕六,旭日布九天。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