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黄沙满塞天,穹庐深处一灯然。
三更望断罗浮月,十载吞残北海毡。
水月道场宜宴坐,山林心史好重编。
苏卿有节终归汉,只是须眉白可怜。
黑水黄沙满塞天,穹庐深处一灯然。
三更望断罗浮月,十载吞残北海毡。
水月道场宜宴坐,山林心史好重编。
苏卿有节终归汉,只是须眉白可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对佛法的追求与对故土的思念交织的情感世界。首联“黑水黄沙满塞天,穹庐深处一灯然”以壮阔的边塞景象开篇,黑水黄沙映衬出边疆的辽远与荒凉,而“一灯然”则在苍茫中点亮了希望之光,象征着内心的光明与指引。颔联“三更望断罗浮月,十载吞残北海毡”进一步深化情感,三更时分,诗人遥望罗浮山的月亮,寄托着对远方的思念;十年间,他或许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与变迁,如同吞食了北海的毡毯,饱经风霜。颈联“水月道场宜宴坐,山林心史好重编”转而表达对佛法修行的向往与对内心历史的反思,水月道场是清净之地,适宜静坐冥想,山林则是心灵的归宿,适合重新整理思绪与经历。尾联“苏卿有节终归汉,只是须眉白可怜”以苏武牧羊的故事作比,表达了即使历经艰难困苦,仍坚守信念,最终回归故土的坚韧精神,同时也流露出岁月无情,英雄迟暮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追求以及对家国情怀的深切眷恋。
晨起望早潮,茫茫雾如海。
黑云遍芦中,朝爽失真宰。
四明北诸峰,翠碣擅晴霭。
胡忽眩我睛,三叹生感慨。
谁谓平旦气,定足见精采。
长夜亦梏亡,畴为洗荒秽。
伫需旭日光,祛兹周遭累。
灵台顿瞿然,石窗共潇洒。
昨年秋蕙到吾家,为尔沉疴懒放花。
隔岁晴光临黍各,一枝瘦影度兰芽。
草知念旧芳先茁,人亦乘时饭有加。
听履浑忘吾倒屣,迎门紫气濩河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