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娘家在大江头,总为工欢字莫愁。
月明低按关山曲,何处行人不泪流。
细娘家在大江头,总为工欢字莫愁。
月明低按关山曲,何处行人不泪流。
这首诗名为《莫愁乐》,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凄美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相思之情的独特感悟。
首句“细娘家在大江头”,以“细娘”这一形象开篇,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背景,同时也为后续的情感铺垫。接着,“总为工欢字莫愁”一句,巧妙地运用了“工欢”二字,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又暗含了对离别的无奈与哀愁。这里,“莫愁”二字不仅呼应了诗题,也寄托了诗人对主人公莫愁的深切关怀与同情。
接下来,“月明低按关山曲”一句,将画面转向夜晚的静谧与辽阔,月光洒落,映照着远方的关山,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孤独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了她在远离家乡、面对未知的旅途中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一句“何处行人不泪流”,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与相思之苦。这句话以问句的形式,强调了无论身处何方的行人都会因离别而流泪,表达了诗人对主人公莫愁深沉的同情与理解。同时,这也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共鸣,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体会到离别之痛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整体而言,《莫愁乐》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构建,展现了诗人对离别与相思之情的深刻洞察与细腻表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