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腊郡斋今野寺,半生萍梗似蘧庐。
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
野老索偿文字债,乡僧劝习佛陀书。
明年得遂投閒计,土面灰头学运锄。
去腊郡斋今野寺,半生萍梗似蘧庐。
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
野老索偿文字债,乡僧劝习佛陀书。
明年得遂投閒计,土面灰头学运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官署迁至寺庙后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时光流转和田园生活的感悟。
首联“去腊郡斋今野寺,半生萍梗似蘧庐”中,“去腊”指去年,“郡斋”是官署的别称,“野寺”则是迁居后的寺庙住所,“萍梗”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蘧庐”出自《庄子》,意为简陋的草屋,这里形容诗人半生漂泊如浮萍般无定所,如同住在草屋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生活状态的动荡与简朴。
颔联“住山未觉寒将尽,为客方知岁易除”则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在山中居住,寒气似乎还未完全消散,但作为客人,却已感受到一年的光阴匆匆过去。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和岁月的飞逝。
颈联“野老索偿文字债,乡僧劝习佛陀书”描绘了诗人与当地老人和僧侣的互动。老人可能在催促诗人完成或支付他所欠下的文字工作,而僧侣则在劝导诗人学习佛教经典。这既体现了诗人与当地社会的联系,也暗示了他在精神层面的追求。
尾联“明年得遂投閒计,土面灰头学运锄”展望了诗人的未来计划。他期待来年能够实现归隐田园的心愿,过上耕作的生活,以土面灰头的形象,象征着回归自然、朴实无华的生活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反思、对当下处境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相国簪绅表,朝家宠锡专。
泰阶耀箕尾,北斗炳奎躔。
德望丘山重,文章日月悬。
位隆持左辖,机要职三铨。
山甫心常敬,阿衡任益坚。
苍生归化育,士类荷陶甄。
史继龙门志,经传凤穴贤。
紫微明晓日,黄菊烂秋天。
善治真儒效,斯文元气全。
愧从门下后,仰祝八千年。
首夏清和候,西郊山水乡。
飞龙方利见,鸣凤尽高翔。
游豫三农慰,巡观八骏骧。
采虹明斗盖,文鹢缓风樯。
剑佩鹓联序,貂珰鸨肃行。
珍羞移饔膳,琛贽自梯航。
警跸乾坤廓,旂旌日月扬。
五云光郁郁,九奏韵锵锵。
雾阁藏莲界,霞杯湛桂浆。
洞岩晴拂黛,草树昼生香。
探妙由仁智,怡神在弛张。
紫鳞依密藻,朱鹭戏回塘。
御榻瑶为陛,离宫锦幂厢。
诗人咏灵沼,史氏纪昭阳。
立政登庸盛,赓歌辅弼良。
灵祇诃地胜,畿甸拱天光。
熙洽当今日,都俞集一堂。
宅中应锡福,治泰更包荒。
相业嵩衡峻,词源江汉长。
馀波私幸及,播颂殿西廊。
《四月十二扈从乘舆汎舟西山玉泉次韵左丞许公可用纪事廿韵》【元·周伯琦】首夏清和候,西郊山水乡。飞龙方利见,鸣凤尽高翔。游豫三农慰,巡观八骏骧。采虹明斗盖,文鹢缓风樯。剑佩鹓联序,貂珰鸨肃行。珍羞移饔膳,琛贽自梯航。警跸乾坤廓,旂旌日月扬。五云光郁郁,九奏韵锵锵。雾阁藏莲界,霞杯湛桂浆。洞岩晴拂黛,草树昼生香。探妙由仁智,怡神在弛张。紫鳞依密藻,朱鹭戏回塘。御榻瑶为陛,离宫锦幂厢。诗人咏灵沼,史氏纪昭阳。立政登庸盛,赓歌辅弼良。灵祇诃地胜,畿甸拱天光。熙洽当今日,都俞集一堂。宅中应锡福,治泰更包荒。相业嵩衡峻,词源江汉长。馀波私幸及,播颂殿西廊。
https://shici.929r.com/shici/lWxB3RW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