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上书下见收,还家无官己白头。
少年弃书还学射,上林较猎仍居下。
赤眉铜马及大枪,亲手射杀同姓王。
渔盐亡命转蹈海,楼船将军陷屠醢。
赦书昨日下长安,大者封侯小拜官。
制科补官老乃未,不如作贼先富贵。
廿载上书下见收,还家无官己白头。
少年弃书还学射,上林较猎仍居下。
赤眉铜马及大枪,亲手射杀同姓王。
渔盐亡命转蹈海,楼船将军陷屠醢。
赦书昨日下长安,大者封侯小拜官。
制科补官老乃未,不如作贼先富贵。
这首《海上谣》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通过描绘主人公从为官到叛逆的历程,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与社会变迁。
首句“廿载上书下见收”,描述了主人公在官场奋斗多年,最终得到朝廷的接纳和认可。然而,“还家无官己白头”一句转折,揭示了主人公年华已逝,却未能实现理想,归家时已是白发苍苍,表达了对官场无常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接着,“少年弃书还学射,上林较猎仍居下”两句,展现了主人公年轻时放弃书本学习射箭,虽参与过上林苑的狩猎比试,但并未获得显赫地位,暗示了他早期的志向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赤眉铜马及大枪,亲手射杀同姓王”描绘了主人公后来成为叛军的一员,亲自射杀了同姓王,可能是指与朝廷对立的势力,展现了他从官场走向叛逆的转变。
“渔盐亡命转蹈海,楼船将军陷屠醢”两句,进一步说明主人公为了生存和反抗,不得不逃往大海,甚至成为了被追捕的对象,形象地描绘了叛乱者的艰难处境。
“赦书昨日下长安,大者封侯小拜官”则展示了朝廷的赦免政策,主人公有机会重返权力中心,封侯拜官,但这种机会来得太晚,且伴随着年龄的增长,主人公可能已经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最佳时机。
最后,“制科补官老乃未,不如作贼先富贵”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反思,认为如果早些年选择叛逆之路,或许能更快地获得财富和地位,体现了对命运安排的无奈和对个人选择的深思。
整首诗以主人公的人生轨迹为主线,通过对比官场与叛逆的不同道路,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对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对时间流逝和机会错失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