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寺高标信步登,渐高旋觉此身升。
云中四望全无碍,春半同游本亦曾。
日射琉璃花片片,地浮江海浪层层。
金陵自古多佳丽,料理风烟恐未应。
萧寺高标信步登,渐高旋觉此身升。
云中四望全无碍,春半同游本亦曾。
日射琉璃花片片,地浮江海浪层层。
金陵自古多佳丽,料理风烟恐未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攀登报恩寺塔的壮丽景象,以及对金陵美景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首联“萧寺高标信步登,渐高旋觉此身升”,开篇即点出地点与行动,诗人信步登塔,随着高度的增加,仿佛感受到身心的提升,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颔联“云中四望全无碍,春半同游本亦曾”,描绘了站在高塔之上,四周视野开阔,云雾缭绕,春色正浓,与友人一同游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日射琉璃花片片,地浮江海浪层层”,进一步渲染了塔顶的景象。阳光照耀下,塔身如琉璃般闪耀,映射出片片光芒;俯瞰大地,江海波涛层层叠起,形成一幅壮丽的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宏伟,也暗示了人生的广阔与深邃。
尾联“金陵自古多佳丽,料理风烟恐未应”,诗人由眼前的景致联想到历史上的金陵,这座古城自古以来就以美丽著称,但面对如此壮丽的风光,恐怕连古人也无法完全领略其美。这一句既是对金陵美景的赞叹,也是对自然之美的无限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蕴含着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藻衮御中楹,详延得世英。
宾乡具三物,题塔冠千名。
玉擅昆山价,篪兼仲氏声。
平渊二龙跃,碣石一鸿轻。
慈宴尧厨洽,宸章禹律鸣。
入辞瞻翠葆,去候过朱樱。
赞治崤陵险,归宁蜀栈横。
都门百壶送,宿馆五浆迎。
帝所衔标隽,亲前戏綵荣。
勒铭知有作,叱驭肯辞行。
桂色窅窊秀,棠阴蔽芾清。
期年随诏入,脩路接瑶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