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泂的作品,名为《望三山放翁居》。通过这短短四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忧虑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感。
“晚进违前辈,湮才重此州。”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才能未被及时发现和认可的无奈,以及可能因此而留在某个地方的命运。这里,“晚进”意味着成就或名声来得较晚,而“违前辈”则指与前人的成就相比有所不足。"湮才"二字,说明诗人对自己的才能有些自卑感,觉得自己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绝知他日少,预作百年忧。”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深远考虑和对未来世事的担忧。他明白光阴短暂,生命有限,却要为后代着想,这种胸怀和远见令人敬佩。"绝知"表明无尽的知识或洞察力,而"他日少"则是指时间流逝,日子不多。
“樵牧非身致,聪明不我谋。”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无力感。"樵牧"常用来比喻平凡的劳动者,这里可能暗示诗人对自己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方向的无奈。而“聪明不我谋”则是说,虽然周围的人聪明智慧,但这些才智并未能为诗人本身带来帮助。
“莫令司马藁,祗候茂陵求。”最后两句,则是在告诫自己或他人,不要去依附权贵,或盲目追寻名利。这里的“司马”可能指的是掌握实权的人物,而“藁”则是草席,比喻低下的地位。“祗候茂陵求”中的“茂陵”,常被用来代指皇帝或高官的墓葬,"求"则意味着追寻和乞讨。诗人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对权力和名利的警惕。
总体而言,这首诗流露出一位知识分子对于个人命运、社会现实以及未来世事的深刻思考和忧虑,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越物欲,追求精神独立的理想。
名山蕴灵躅,神宝丛仙班。
地以旷绝超,路缘险涩艰。
辇道绿萝合,神室白云闲。
昔契神既王,今陟力未悭。
高步升幽岨,侧耳聆潺暖。
孤赏莫与晤,幽寻谁共扳。
昔闻有熊帝,炼药于此间。
广成窈而冥,玉童清且娴。
鼎成龙忽去,一往不复还。
深宫闭紫苔,曲房凋朱颜。
得道轻黄屋,遗世守玄关。
极望鼎湖上,龙髯不可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