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天尺五,祇树给孤园。
甲第王侯去,精蓝帝释尊。
老僧誇塔影,稚子斲松根。
何日天台路,相从一问源。
城南天尺五,祇树给孤园。
甲第王侯去,精蓝帝释尊。
老僧誇塔影,稚子斲松根。
何日天台路,相从一问源。
这首元代诗人乃贤的《南城咏古十六首(其九)竹林寺》描绘了一幅城南寺庙的独特景象。"城南天尺五,祇树给孤园",开篇点出地点,竹林寺位于城南,距离天空仅有一尺多高,显得颇为幽静。"甲第王侯去,精蓝帝释尊",暗示了这里曾是贵族府邸,如今却成为佛寺,帝释尊是佛教中的护法神,增添了历史变迁的意味。
"老僧誇塔影,稚子斲松根",通过老僧对塔影的自豪和孩童砍伐松根的生动画面,展现了寺庙的宁静与生机,以及时间在不同年龄段的人们之间的传承。最后两句"何日天台路,相从一问源",表达了诗人对探寻佛法根源的向往,希望能有朝一日踏上天台山,与僧侣们一同探讨佛法的本源。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竹林寺的环境和氛围,同时融入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富有哲理和意境。
十月至杭,王师遣人追宁濠,复还江西。
是日遂谢病,退居西湖。
老屋深松覆古藤,羁栖犹记昔年曾。
棋声竹里消闲昼,药裹窗前对病僧。
烟艇避人长晓出,高峰望远亦时登。
而今更是多牵系,欲似当时又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