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花燕子飞无语,感春人、如影鬟烟飘后。
水阁平窥,芟了倚船纤柳。
响箔驼钩尘罥上,况箔底、断衫零袖。知否。
有樊川憔悴,风情非旧。惆怅东风回首。
悔长春不种,种来红豆。误过楝花天,到熟樱时候。
漠漠西泠桥上雨,乍相见、梦中眉瘦。醒又。
坠枕函斜月,湿云凉皱。
衔花燕子飞无语,感春人、如影鬟烟飘后。
水阁平窥,芟了倚船纤柳。
响箔驼钩尘罥上,况箔底、断衫零袖。知否。
有樊川憔悴,风情非旧。惆怅东风回首。
悔长春不种,种来红豆。误过楝花天,到熟樱时候。
漠漠西泠桥上雨,乍相见、梦中眉瘦。醒又。
坠枕函斜月,湿云凉皱。
这首《珍珠帘》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描绘了一幅春日景象中的细腻情感画卷。
开篇“衔花燕子飞无语”,以燕子衔花的生动场景,营造出春日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通过“无语”二字,赋予燕子以人的特质,增添了几分静谧与深沉。接着“感春人、如影鬟烟飘后”,将人物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象之中,春风吹过,仿佛连人的身影都变得轻盈飘逸,如同随风而动的烟鬟,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美感。
“水阁平窥,芟了倚船纤柳”,水阁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与岸边纤细的柳树相映成趣,透露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这里的“芟了”可能是指柳枝被修剪过,暗示着某种刻意的整理或改变,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转折埋下了伏笔。
“响箔驼钩尘罥上,况箔底、断衫零袖”,通过描绘尘土飞扬的场景,以及断衫零袖的细节,进一步渲染了一种落寞与沧桑的氛围。这里不仅有物理上的尘埃,更有心灵上的尘垢,暗示着人物内心的复杂与挣扎。
“知否。有樊川憔悴,风情非旧”,引用唐代诗人杜牧的典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感慨。樊川是杜牧的别称,此处借指过去的美好记忆,如今却已不再,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失落与哀愁。
“惆怅东风回首。悔长春不种,种来红豆”,面对春风吹拂,主人公不禁回想起过去,心中充满了遗憾与后悔。他后悔没有在春天种下红豆,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与无奈。
“误过楝花天,到熟樱时候”,描述了时间的流逝,从楝花盛开到樱桃成熟,季节更迭,物是人非,让人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
“漠漠西泠桥上雨,乍相见、梦中眉瘦”,西泠桥边的雨,模糊了视线,也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界限。初次相遇时,对方的眉眼似乎在梦中显得更加消瘦,这既是对初次见面印象的描绘,也是对情感深处的细腻刻画。
“醒又。坠枕函斜月,湿云凉皱”,最终,一切归于清醒,枕函掉落,斜月映照,湿漉漉的云层中透出凉意。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景象,也象征着情感的冷却与现实的回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