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儒事业趁三馀,细字篝灯手自书。
眼底牙签富连屋,妙年公子意何如。
寒儒事业趁三馀,细字篝灯手自书。
眼底牙签富连屋,妙年公子意何如。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书生在寒冷的夜晚,借着微弱的灯光致力于学业的情景。"趁三馀"表明时间已是深夜,而"细字篝灯手自书"则展示了其刻苦攻读之态。诗人通过“眼底牙签富连屋”一句,形象地表达了书生家境的贫寒以及对知识渴望的迫切。而最后一句"妙年公子意何如"则是诗人对书生的未来充满期待和好奇,似乎在询问这个勤学的年轻人,将来会有怎样的成就。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深厚文化功底,也反映出古代读书人对于知识与学业无限渴望的心境。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教、励志向上的人文精神。
倦琴孤绪。残蛩外,清游疏似花树。
淡妆帘户易销魂,灯暗啼绡雨。慰寂寞、明珠翠羽。
闲情惟有东篱古。
怕旧宿芙蓉,冷眼缬、霜波误尽,别来缃素。
无奈探菊逡巡,携壶漫伫。望极高处难赋。
故山重问醉经人,日暮玄猿语。梦不著、新欢寸缕。
佳辰长短从来去。
向镜中、生涯淡,但忆歌前,笑声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