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切如丝菜,添斟献颂椒。
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
细切如丝菜,添斟献颂椒。
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
这两句诗描绘了农家在年终岁除之际,准备过年节的景象。"细切如丝菜"表明农人正在细心地剁切蔬菜,为的是要在新的一年里有一个好开始。"添斟献颂椒"则是指在过年时,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祖先,并用美酒和佳肴来供奉,"椒"在这里可能代指各种美食。
"未曾守除夜,早已问元宵"这两句表达了对春节到来的迫切期待。人们虽然还没开始守岁,但已经开始询问关于元宵节(上元节,又称元宵节)的信息,显示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对新年的热切期盼。
诗中透露出一种平民生活的温馨与节日氛围,体现了作者对于普通百姓过年习俗的观察和记录。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农人欢庆新年的喜悦心情以及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与期待。
左侯居军中,叹息谓欧斋。
屈指友朋间,才地有等差。
进士胜翰林,举人又过之。
我不得进士,胜君或庶几。
欧斋奋然答:霞仙语益奇。
举人何足道,卓绝惟秀才。
言次辄捧腹,季高怒竖眉。
观君评制艺,折肱信良医。
少年求进士,得之特稍迟。
风味如甘蔗,倒嚼境渐佳。
何可遽骄满,持将傲吾侪。
不毂虽不德,自知背时宜。
三十罢应试,庚寅直至斯。
誓抱季高说,不顾欧斋嗤。
君诗貌烦冤,内喜堪雪悲。
官裹行相促,老苍仗头皮。
八股纵已亡,身受伏馀威。
知君不忘故,得意还见思。
有怀谁与陈,有恨谁与诉?
肝肠深可惜,坐受尘土污。
清辉发遥夜,皓月已徐吐。
长天渐空阔,相见真成故。
哀我落世间,沈沈抱幽素。
古今不相接,万感入迟暮。
回光射吾胆,涤骨倒秋露。
翛然委形骸,何异迷者悟。
秣陵有胡尉,狂简吾所取。
健犊走复来,自谓可长久。
昨闻已暴卒,惊泪迸远友。
寡营素深许,于我意犹厚。
云何遘凶折,不得见耆耇。
悠悠或难继,心气散莫守。
岂如汪广文,老溺色与酒。
长生欺人语,乘兴傥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