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山万壑纠,猎士五更行。
撒阵常冲黑,成行始质明。
蚕丛度衽席,鱼丽辨徽旌。
曾不言劳苦,嘉哉奉上情。
塞山万壑纠,猎士五更行。
撒阵常冲黑,成行始质明。
蚕丛度衽席,鱼丽辨徽旌。
曾不言劳苦,嘉哉奉上情。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狩猎场景的壮观与艰辛。首句“塞山万壑纠”以壮阔的山峦起笔,营造出浓厚的自然氛围,暗示狩猎地点的险峻与辽阔。接着,“猎士五更行”点明了狩猎活动的时间,五更时分,即黎明前,猎人们便已出发,体现了狩猎的艰苦与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撒阵常冲黑,成行始质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狩猎过程中的紧张与激烈。在黑暗中,猎人们布阵冲锋,与野生动物进行激烈的追逐与对抗,直到天色微明,才开始有序地排列成行。这里不仅展现了狩猎的技巧与策略,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力量的较量。
“蚕丛度衽席,鱼丽辨徽旌”则通过类比手法,将狩猎现场的秩序与纪律与古代军队的阵列相联系,强调了狩猎队伍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蚕丛,原指古代蜀国的先王,这里借指狩猎队伍的领袖;衽席,指铺陈的垫子或床席,比喻狩猎队伍的整齐排列;鱼丽,古代战车阵法之一,徽旌则是军队中的旗帜,这里用来形容狩猎队伍的旗帜鲜明,指挥有序。
最后,“曾不言劳苦,嘉哉奉上情”表达了对猎人们不辞辛劳、忠诚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他们虽然经历了无数的劳苦和挑战,但心中充满对君主的敬爱之情,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忠诚与奉献的精神,是古代社会中极为宝贵的价值观体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狩猎活动的壮观场面,同时也颂扬了猎人们坚韧不拔、忠诚奉献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