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食良自适,肥甘岂足任。
惟应轩外月,照见故交心。
蔬食良自适,肥甘岂足任。
惟应轩外月,照见故交心。
此诗《真寂八景(其三)划竹轩》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
“蔬食良自适,肥甘岂足任。”开篇即以蔬食与肥甘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清淡生活的喜爱与追求。蔬食虽简单,却能使人身心愉悦,而过于追求口腹之欲则会丧失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层面平衡的深刻理解。
“惟应轩外月,照见故交心。”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主题,将轩外的明月比喻为心灵的镜子,它照亮了诗人与老友之间深厚的情感。月光下的划竹轩,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成为了情感交流与心灵交汇的场所。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通过蔬食与月光的对比,以及对友情的深情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在繁忙与喧嚣中,诗人找到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这份内心的平静与和谐,正是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寂所在。
亦是前朝寺,寺毁空浮图。
嵯峨插霄汉,寂寞守山隅。
老僧见再拜,持斧斫枯株。
曲直任天然,自手搆茆庐。
四壁坚且厚,一径不崎岖。
筑灶近古井,支床叠破书。
扫叶烧不尽,拾粟食有馀。
明月造其堂,猛虎伏其闾。
山前清浅流,可以濯我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