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
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韩生高才跨一世,刘项存亡翻手耳。
终然不忍负沛公,颇似从容得天意。
成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
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
虽知天下有所归,独怜身与哙等齐。
蒯通狂说不足撼,陈豨孺子胡能为。
予尝贳酒淮阴市,韩信庙前木十围。
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决是非。
丈夫出身佐明主,用舍行藏可自知。
功名邂逅轩天地,万事当观失意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题为《韩信》。诗中赞扬了韩信的高才,他能够左右刘邦和项羽的命运,但最终选择了忠诚于刘邦,这体现了他的仁德。在成皋困境中,他渴望救援,意识到自己的地位,但仍能早早地预见封王的可能,不因一时之得而遗憾。诗人提到蒯通的狂言无法动摇韩信,陈豨的叛乱也未能影响他,表达了对韩信冷静判断的赞赏。
诗中提到作者曾在淮阴市赊酒祭奠韩信,感叹庙前的粗大树木见证了历史的沧桑,而韩信的智慧和决断力在千年之后仍然令人敬仰。诗人借此表达,男子汉应辅佐明主,个人的功名得失应由自己把握。最后,诗人认为,即使功成名就,人生中的挫折和失意也是值得反思的时刻。
总的来说,黄庭坚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韩信的智勇,也寓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沉思考。
唐家盛词华,培本自武德。
投戈辟文馆,英士来翼翼。
访政讨典坟,分夜亡倦极。
当时瀛洲目,意气宁偪仄。
言诗到李杜,骚雅并区域。
为文至韩柳,秦汉等风力。
后世不推原,第赏纸上墨。
焉知昔人心,求效非顷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