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
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
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
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
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这首诗描绘了东吴地区的桃花景象,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细腻描摹。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 这两句开篇便以桃花之名,点出了诗歌的主题,同时通过“最说”、“鲜秾”、“气味殊”等字眼,传达了诗人对东吴桃花独特风味和美好的赞赏。
"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 这两句具体描绘了桃花的生长状态,“洽恰”形容桃花密布而丰盛,“婆娑”则形容枝叶轻柔地拂过脸庞,通过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的沉醉和喜悦。
"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 这两句以生动的情境,表现了桃花盛开时的热闹场景。鸟儿衔着桃花瓣飞翔,如同带走了火焰,而人们争相采摘桃花,却不慎将其践踏成“珠”,形象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无意中给予的破坏。
"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最后的两句则转换了情绪,从赞美到感慨,诗人意识到了桃花容易受到自然力(如风雨)影响的脆弱,预示着这美丽景象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消逝。
整首诗以桃花为主体,通过对比和反衬,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波动,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问讯溪头树,如何殊未春。
亦应心老大,不逐世陈新。
有歌且勿发,有舞且勿盘。
歌发愁云阴,舞盘促岁年。
古来妾事主,百悲偿一欢。
劝君莫渡河,河伯欲娶妇。
采桑急蚕饥,送死藁砧手。
世故常多门,反覆无不有。
我欲竟此曲,此曲能摧城。
奉君一卮酒,假日聊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