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琅玕摩碧空,四方八面绝罗笼。
等闲进得竿头步,千圣齐教立下风。
百尺琅玕摩碧空,四方八面绝罗笼。
等闲进得竿头步,千圣齐教立下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观而超凡的景象。"百尺琅玕摩碧空",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琅玕(竹竿)高耸入云,直指青天,犹如一根巨大的翠竹在碧蓝的天空中轻轻摩挲,展现出其坚韧与挺拔。"四方八面绝罗笼"进一步强调了竹竿的无遮无拦,四周空间开阔,没有任何事物能束缚它的生长,象征着自由和超脱。
"等闲进得竿头步",诗人通过"等闲"一词,表达了攀登这根竹竿的轻松自如,仿佛寻常人也能轻易到达顶端,寓意着修行或追求真理的道路并非艰难险阻,只要有决心,每个人都有可能达到高远的目标。
最后两句"千圣齐教立下风",则借用了道教中的"立竿见影"的典故,表达出在竿顶之上,连古代无数圣贤也会感到谦逊,仿佛在竹竿的映照下,他们的智慧也显得微不足道。这既是对修行者的赞美,也是对超越世俗权威的一种哲学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深沉的哲理,赞美了竹竿的高洁品质和修行者的超然境界,寓含了对人生追求的深刻启示。
漆城容可为荫室,发白何由黑于漆。
但闻拔白成斑句,安得反老还童术。
嗟予同气仍同心,怜我年侵雪更侵。
尔年少我尚馀纪,我发纵秃当投簪。
顶如赤壶已无二,君有良方诚已试。
正使缁鬓犹能华,未免种须逢见戏。
我发非病心合医,心白发白无已时。
欲将心来烦汝黑,且图百问百不知。
晚禾未割云样黄,荞麦花开雪能白。
田家秋日胜春时,原隰高低分景色。
寒栗挂篱实累累,角田已收枯豆萁。
芋魁切玉和作糜,香过邻墙滑流匙。
牧童牧童罢吹笛,领牛山下急归吃。
菜本未移麦未种,尔与耕牛閒未得。
松柏覆高冈,根株渗七泽。
雪霜有古今,柯叶无改易。
上干青云霄,下庇神龙宅。
哕哕朝阳鸣,杳杳逢堵迹。
五色绚文章,八音谐金石。
群飞竞婆娑,争附第充斥。
匠石既罕遇,社栎顾何益。
伶伦不雌雄,嶰竹杂蝼蝈。
蓝田惊世瑞,造物等儿剧。
昨曾窥斓斑,今犹眩朱碧。
居然获径寸,几欲按三尺。
久之置怀袖,尚尔赊踧踖。
姑凭副墨子,往备庚桑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