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惠上人房宴别》
《惠上人房宴别》全文
唐 / 权德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方袍相引到龙华,支策开襟路不赊。

法味已同香积会,礼容疑在少施家。

逸民羽客期皆至,疏竹青苔景半斜。

究竟相依何处好,匡山古社足烟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huìshàngrénfángyànbié
táng / quán

fāngpáoxiāngyǐndàolónghuázhīkāijīnshē
wèitóngxiānghuì

róngzàishǎoshījiā
mínjiēzhìshūzhúqīngtáijǐngbànxié

jiūjìngxiāngchùhǎokuāngshānshèyānxiá

翻译
身着法衣引导至龙华,手持杖藜步履不停歇。
佛法之味仿佛香积厨,礼仪之态似少施家。
隐士仙人期待都到来,竹林青苔映斜阳。
究竟何处最宜共栖,匡山古社满是烟霞景致。
注释
方袍:僧侣的长袍。
龙华:佛教圣地。
支策:持杖。
开襟:敞开衣襟。
路不赊:道路无阻。
法味:佛法的气息。
香积会:修行者聚集的地方。
礼容:礼仪风度。
少施家:以布施为主的家庭。
逸民:隐居的人。
羽客:修道的仙人。
期皆至:期待他们都会来。
疏竹:稀疏的竹林。
景半斜:景色半是斜阳。
究竟:最终。
相依:相互依靠。
何处好:何处最适宜。
匡山:地名,指匡山寺。
古社:古老的社庙。
足烟霞:充满烟霞,形容景色优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自然景色中举行的宴会,诗人与友人们相互邀约,共同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方袍相引到龙华"一句表明他们穿着整洁的衣衫,一同来到了龙华之地。"支策开襟路不赊"则是说他们用竹杖指引道路,没有迷失。这里的"龙华"和"支策"都隐含着高雅脱俗的情趣。

接下来的"法味已同香积会,礼容疑在少施家"一句,表达了宴会上的欢聚气氛,大家享受着美食,就像是佛教中的法会一样庄严而祥和。同时也透露出对某个人的怀念,或许是在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来纪念这份情谊。

"逸民羽客期皆至"则描绘了宴会上的宾朋满堂,都是些隐居之士或是旅人,他们都按时到达。"疏竹青苔景半斜"一句生动地勾勒出宴会所在的自然环境,是在疏朗的竹林和青苔覆盖的地方,而阳光透过树梢,投下斜斜的影子。

最后两句"究竟相依何处好,匡山古社足烟霞"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于未来相聚地点的探寻。他们似乎在讨论最终应该选择哪里作为他们共同的栖息之地,而提到的"匡山古社"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自然的灵气,仿佛是最合适的地方。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写宴会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寄托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权德舆

权德舆
朝代:唐   字:载之   籍贯: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   生辰:759年-818年

权德舆(759年—818年),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后徙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唐朝文学家、宰相,起居舍人权皋之子。少有才气,未冠时即以文章称,杜佑、裴胄交辟之。唐德宗闻其材,召为太常博士,改左补阙,兼制诰,进中书舍人,历礼部侍郎,三次知贡举。唐宪宗时,累迁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后坐事罢相,历任东都留守东都。复拜太常卿,徙刑部尚书,出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一三

放下身心,仁义礼智。黄面瞿昙,捞天摸地。

四月十五,唤作结制,东行不见西行利。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二三

立中就中,渗漏难尽。不见一法,始是半提。

向上全提,诸佛诸祖。明不出,标不起。

龙女献珠,狼藉净地。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十三

全身坐在正觉山中,要行便行要用便用。

明星现处路头通,十倍慈悲成脱空。

(0)

偈颂一百六十九首·其一○七

看楼打楼,东涌西没。

入水入泥,穿皮透骨,十字街头石敢当。

忽会转身句,便笑辽天鹘,达磨大师眼睛突。

(0)

自题肖像

生平只说聱头禅,撞著聱头如铁壁。

脱却罗笼截脚跟,大地撮来墨漆黑。

晚年转复没刀刀,奋金刚杵碎窠窟。

他时要识圆悟面,一为渠侬并拈出。

(0)

颂古四首·其三

阿家新妇最相怜,新妇骑驴家便牵。

几度醉归明月夜,笙歌引入画堂前。

(0)
诗词分类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诗人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