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竹子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哲学思想。"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两句,既是写实,又蕴含深意,表现了诗人在欣赏竹子的时候,那种忘我的境界。"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则透露出诗人对世间纷扰的超然态度,他仿佛已经将自己的身体、精神都融入到了自然之中。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这两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无尽变化和生机的赞美,以及他自身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愿望。这里的“化”字,用得十分传神,彰显了诗人对生命流动不息、物我两忘的深刻感悟。
最后,"庄周世无有,谁知此疑神"则是引用道家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现实世界、达到精神自由境界的向往。这里所说的“庄周”,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他的哲学主张包括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等,这与苏轼此处的思想不谋而合。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思和高洁的情操,是一首融合了儒道两家思想的佳作。
爱汝玉山草堂好,草堂最好是西枝。
浣花杜陵锦官里,载酒山简高阳池。
花间语燕春常在,竹里清樽晚更移。
无奈道人狂太甚,时□红袖写乌丝。
玉山主人清且妍,标格噭々中仙。
对花时复得诗句,爱客每能挥酒钱。
寒镫巢雪歌暖响,春水桃源放画船。
我将载酒即相觅,与尔醉倒薰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