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舜庙》
《舜庙》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粤俗安知帝,遗祠亦至今。

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

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

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

(0)
翻译
广东习俗哪里知道有尊奉的神明,他的祠庙竟然留存至今。
青山静悄悄,朱红的大门后柏树苍翠繁茂。
雨水侵蚀了荒废的石碑,青苔覆盖了古老的洞穴深深。
曾经听说张侍讲到这里,想必是怀念那优美的韶乐之声。
注释
粤俗:广东的风俗习惯。
遗祠:遗留下来的祠堂。
至今:直到现在。
寂寂:寂静无声。
朱户:朱红色的大门。
森森:树木繁茂的样子。
荒碑:荒废的石碑。
苔封:被青苔覆盖。
古洞:古老的洞穴。
张侍讲:张姓的侍讲官(古代官职,负责讲解经书)。
韶音:韶乐(古代的一种优美音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帝庙宇的荒凉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历史遗迹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切怀念与思考。

“粤俗安知帝”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中所描述的是关于古代帝王的庙宇,而这座庙宇在当地百姓心中的位置是稳固的。“遗祠亦至今”则表明虽然时光流转,但那座庙宇及其相关的历史遗迹依然存在。

接下来的“青山人寂寂,朱户柏森森”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周围环境的宁静与古庙四周林木郁郁。这里的“青山”可能是指庙宇所在的地理位置,而“人寂寂”则透露出一种时间久远后的人迹稀少,显得格外冷清。而朱户和柏树,则是古代建筑常见的元素,这里用来渲染出一幅古色古香的图景。

随后的“雨打荒碑缺,苔封古洞深”进一步强化了时间流逝与自然侵蚀的主题。雨水对石碑的冲刷,让原本完整的文字变得模糊不清,而苔藓覆盖的古洞则显得更加幽深,仿佛历史的秘密都被封藏在这静谧的空间里。

最后,“曾闻张侍讲,来此想韶音”一句,则是诗人对过去某位学者或官员(张侍)在这里讲解古代音乐韶乐的情景进行回忆。通过这样的描述,诗人不仅表达了自己对于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美好时代的怀旧情愫。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为读者营造出了一幅古庙废墟中,历史与自然交织的独特画面。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夏日出文明门

文明门外柳阴阴,百啭黄鹂送好音。

行过御沟回望处,凤凰楼阁五云深。

(0)

送季方归感事有作石生怒季方欲杀之愤云必置汝于天尽处死而后已石氏伏诛季方乃得释老魅有知含羞地下矣

转日回天势可窥,旧游今昔事皆非。

只应樗里偏多智,每叹林宗最见几。

金谷秋深荒草合,玉关春早远人归。

五湖烟水孤舟稳,吟倚蓬窗送落晖。

(0)

杂兴三首·其三

月出山疑欲雪,夜凉天易成秋。

老去还能觅句,兴来何必登楼。

(0)

栀子画眉图二首·其二

昔年曾伴董娇娆,长把春山笑倩描。

今日梁园空见画,鸟啼花落鬓萧萧。

(0)

过苏州二首·其一

白莲桥下暂停舟,垂柳阴阴拂水流。

舞榭歌楼俱寂寞,满天梅雨过苏州。

(0)

旅舍书事二首·其二

茅屋三间白版扉,栖迟四壁叹多违。

扬雄投阁功名薄,王粲登楼事业非。

白画梦回梁燕语,青天目送塞鸿归。

东门黄犬华亭鹤,举世无人悟此机。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诗人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