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迫重九,倦游正长干。
税驾僧屋古,无从借船官。
今年山中居,朝暮无续餐。
朔身谩九尺,何时辞馁寒。
货殖赐何有,箪瓢未臞颜。
因知昔人意,道胜贫非关。
去年迫重九,倦游正长干。
税驾僧屋古,无从借船官。
今年山中居,朝暮无续餐。
朔身谩九尺,何时辞馁寒。
货殖赐何有,箪瓢未臞颜。
因知昔人意,道胜贫非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他以东坡在惠州的生活困顿为背景,表达了对贫困生活的感慨和对道义的坚守。诗中提到去年重阳节时,苏轼身处困境,僧舍为家,难以借得渡船,生活艰难。今年更是山居无食,尽管身形高大,却饱受饥饿之苦。诗人反思财富与贫穷的关系,认为贫贱并非贬低道德,而是道义超越物质匮乏。
诗中“货殖赐何有,箪瓢未臞颜”一句,表达了即使生活简朴,诗人仍能保持清瘦而不失尊严,显示出他对贫困的理解和超脱。最后,诗人通过引用陶渊明的《贫士七诗》以及苏轼的和诗,表明自己理解了前人的志向,认识到贫困与道德境界的关系,即道胜于贫。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最忆当年,膝下承欢,春风草堂。
有桃花堤畔,锦霞晴灿;游鱼潭底,翠尾悠扬。
一带疏篱,千层怪石,碧映琉璃水一匡。
尤堪忆,是女为君子,学步书房。
可怜无限思量,忍轻送莺花负艳阳。
记北海尊开,歌珠如垒;东山月上,妆镜浮光。
往事难忘,前因犹在,倚遍庭柯几断肠。
从今后,与登楼王粲,一样思乡。
异卉奇葩,携取瓷盆,清泉灌培。
认根原盘结,蒜山因在,叶分戌削,葱岭经来。
云护前身,水流今日,金玉镶成一种才。
炉烟畔、琴床砚匣,尽可相陪。芳姿已出尘埃。
故不向、春风暖处开。
近阑干晓日,晴香乍吐,纱窗夜月,素影低徊。
洛浦情遥,湘江意隔,解佩幽怀莫浪猜。
端详久,想珊珊风骨,才下蓬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