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家槜李城,情为姻交系。
时登城上楼,吴山望天际。
去年向西湖,重寻烟水契。
蓦闻兵变起,谍问若天坠。
举足不敢前,念之心欲碎。
兼旬难方解,归舟急偏滞。
半道闻乡信,十言九不是。
踉跄入郭门,闾阎成赤地。
到家见妻孥,喜极翻涕泪。
具言邻公衙,吏兵救逾至。
男女十九人,幸免毒蜂刺。
琴书赖复完,疏狂更容肆。
翘手见辉光,恍惚疑梦寐。
寄家槜李城,情为姻交系。
时登城上楼,吴山望天际。
去年向西湖,重寻烟水契。
蓦闻兵变起,谍问若天坠。
举足不敢前,念之心欲碎。
兼旬难方解,归舟急偏滞。
半道闻乡信,十言九不是。
踉跄入郭门,闾阎成赤地。
到家见妻孥,喜极翻涕泪。
具言邻公衙,吏兵救逾至。
男女十九人,幸免毒蜂刺。
琴书赖复完,疏狂更容肆。
翘手见辉光,恍惚疑梦寐。
这首元代陈世昌的《至正庚辛唱和诗得地字》描绘了战乱时期,诗人从外地返回家乡所经历的种种艰难与悲痛,以及最终见到家人后的复杂心情。
首句“寄家槜李城”,点明诗人远离家乡,寄居他处。接着“情为姻交系”表明虽然身在异地,但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却始终牵动着他的心。诗人时常登高望远,寄托对远方家人的思念。
“时登城上楼,吴山望天际”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情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怀念。然而,好景不长,“去年向西湖,重寻烟水契”之后,战争的阴影突然降临,“蓦闻兵变起,谍问若天坠”。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诗人不敢前行,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
“举足不敢前,念之心欲碎”生动地展现了诗人面对战乱时的无助与痛苦。接下来的“兼旬难方解,归舟急偏滞”描述了诗人归途中的艰难与延误,进一步凸显了战乱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
“半道闻乡信,十言九不是”写出了诗人收到的家乡消息并不乐观,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悲伤。当他踉跄进入城市,发现“闾阎成赤地”,一片荒凉景象,更加深了他的悲痛。
然而,当诗人终于回到家中,见到妻儿,尽管经历了如此多的苦难,心中的喜悦却难以抑制,泪水与欢笑交织在一起。诗人随后转述了邻居们在战乱中如何自救,保护家人免受伤害的故事,透露出一丝希望与温暖。
最后,“琴书赖复完,疏狂更容肆”表明尽管经历了战乱,但诗人的精神世界并未完全崩溃,他仍然能够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翘手见辉光,恍惚疑梦寐”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尽管现实充满挑战,但心中仍怀有希望与光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战乱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既有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也有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希望,是一首感人至深的作品。
秀野名园。避烦暑、凌晨向晚盘桓。
遮檐柳好,缘池荷净,清香渐度雕阑。翠琅玕。
弄佩声、叶叶翩翻。残照西沈,数星光耀,闪闪林间。
深宵自忘坐久,露滴衣袖禁寒。
柰个人离绝,形影俱单。
所喜衷肠似旧,犹望今日生还。
算便是、草草相逢,终拟开颜。
飘风急处,日日红少。但看叶藏残花小。
听一声莺老。昏昏醒复睡,恰又是、半春过了。
恁记得、把酒寻芳,如今翻做愁恼。
几度沈吟,悔相逢不早。剩有亭园供啸傲。
又落英颠倒。望远只垂泪,天涯路、漫生青草。
任苔笺、写满新词,未及同携欢笑。
柔条弄影阑干罅。渐秀眼星星也。
巧藏莺语,频穿燕剪,顿觉绿阴堪画。
随处鞦韆台榭。盛嬉游、红妆娇奼。忆否吴城胜夜。
移兰桡、帘衣初卸。
羽觞交递,笙歌竞举,醉舣柳桥阴下。
叹顷刻、风流拌舍。向如今、几回吟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