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日扈驾猎龙山同尚书蹇公学士胡公登斗首山佛窟寺偶成十诗奉简·其三》
《冬日扈驾猎龙山同尚书蹇公学士胡公登斗首山佛窟寺偶成十诗奉简·其三》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日晏疲登顿,遥峰入望微。

云根孤犬吠,林外一僧归。

霜滑犹沾屐,苔深欲染衣。

底须论说法,到此已忘机。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里一次狩猎活动后,诗人与友人一同登临斗首山佛窟寺的所见所感。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间景色的静谧与清幽。

首句“日晏疲登顿”,点明时间已晚,狩猎活动后众人疲惫地攀登,为整幅画面定下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基调。接着,“遥峰入望微”描绘了远处山峰在视线中的隐约可见,营造出一种深远的空间感。

“云根孤犬吠,林外一僧归”两句,通过“孤犬吠”和“僧归”这两个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暗示了山林的寂静与禅意。犬吠声打破了山间的宁静,而僧人的归来则带来了一丝超脱尘世的气息。

“霜滑犹沾屐,苔深欲染衣”描绘了登山途中所遇到的自然景观,霜雪覆盖的山路让行者脚下的木屐沾满了霜雪,而深绿的苔藓似乎要将行者的衣物染上一抹翠绿。这两句既体现了自然环境的严酷,又蕴含着对自然美的欣赏。

最后,“底须论说法,到此已忘机”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感悟,认为无需过多谈论佛法的道理,因为置身于这样的自然美景之中,心灵已经得到了净化和平静。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和内心的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冬日山林的静谧之美,以及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是一首富有哲思与美感的作品。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湖上杂言二十首·其九

百花耀朝日,日中常五色。

君看向日者,唯有葵心赤。

(0)

无月

可怪清秋月,难看永夜辉。

蟾蜍高不落,乌鹊暗能飞。

迷径频呼烛,惊寒骤问衣。

群公未应去,云色渐霏微。

(0)

问元美病二首·其二

尔已青云薄,谁其白眼偏。

一身诗作僻,万事酒相捐。

枕簟疏秋雨,江山隔暮烟。

登楼知有赋,莫向众人传。

(0)

送王判

可叹日为别,兼之岁欲残。

青袍今作吏,白发已盈冠。

鸿雁千门夕,梅花一骑寒。

风尘好自爱,行路古来难。

(0)

胡上幽栖四章为沈二丈赋·其四

三五幽人踏月华,湖南湖北寻梅花,相逢疑到赤松家。

中流一曲寒江笛,吹落昆仑万片霞。

(0)

赠施司封三首·其二

昔君守南服,伊予还旧矶。

沉浮既异势,音告乖以违。

袖中有尺素,迟彼双鸿飞。

双鸿不可见,叹息沾裳衣。

思子忽若渴,望子忽若饥。

岂以负薪累,甘贻伐木讥。

中心谅无他,愿君察其微。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吕陶 王邦畿 王立道 曹于汴 郑学醇 游朴 黄淮 方一夔 罗亨信 吴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