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紫有偏尚,桂花总宜人。
蜡雪明孤斟,绛雪娇小颦。
可怜爱花人,两屐穿秋云。
怀人小山作,寄愁中书君。
向来鹫岭诗,政坐书檄嗔。
月中落桂子,习气知几尘。
潘郎桃李姿,颇亦尊所闻。
提携风露前,缕衣深绀裙。
红紫有偏尚,桂花总宜人。
蜡雪明孤斟,绛雪娇小颦。
可怜爱花人,两屐穿秋云。
怀人小山作,寄愁中书君。
向来鹫岭诗,政坐书檄嗔。
月中落桂子,习气知几尘。
潘郎桃李姿,颇亦尊所闻。
提携风露前,缕衣深绀裙。
这首宋诗以桂花为引,表达了诗人对美的独特品味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红紫有偏尚,桂花总宜人",暗示了当时社会对艳丽色彩的崇尚,而诗人独钟于桂花的淡雅,认为它更为适宜。"蜡雪明孤斟,绛雪娇小颦",运用比喻描绘桂花的洁白与娇美,犹如蜡烛雪光般明亮,又如女子含羞带怯的神情。
"可怜爱花人,两屐穿秋云",诗人自比为爱花之人,形容其对桂花的痴迷,甚至不惜长途跋涉,足踏秋云寻觅。"怀人小山作,寄愁中书君",表达出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通过写诗寄托愁绪。
"向来鹫岭诗,政坐书檄嗔",回顾过去因公务繁忙而无暇吟诗,流露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月中落桂子,习气知几尘",借月夜桂花飘落,感叹世事纷扰,尘埃满心。"潘郎桃李姿,颇亦尊所闻",赞美友人如潘岳般具有吸引人的风采,同时也暗指对世俗繁华的尊重。
最后两句"提携风露前,缕衣深绀裙",描绘出一幅清冷的画面,想象友人在风露中穿着素雅的服装,增添了诗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桂花的喜爱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阳鸟尚谋食,候虫犹念衣。
口体见驱迫,使我远别离。
历历路半千,迢迢江两涯。
悠悠去乡邑,往往见絷縻。
年衰酒况恶,引饮不满卮。
形影相嘅惜,恐为时所悲。
弁山非故山,怆然寄幽期。
馀生苟木陨,犹及尔东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