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符水。公修药饵。一居山,一居廛市。
两处崇真暗相洽,即非彼此。无为漏、共成不二。
扶风儒士。同为教旨。辟得正,上合天意。
行满功成去蓬莱。却寻旧址。如今且、休言异寄。
我行符水。公修药饵。一居山,一居廛市。
两处崇真暗相洽,即非彼此。无为漏、共成不二。
扶风儒士。同为教旨。辟得正,上合天意。
行满功成去蓬莱。却寻旧址。如今且、休言异寄。
这首元代王哲的《解冤结·今丹阳下山权与陆仙作伴》是一首表达修行者心境的词。诗人以“我行符水”和“公修药饵”描绘了修炼过程中的神秘与专注,寓含着对道教修炼方法的实践。他们一个选择隐居山中,一个在人间市井间寻求真谛,虽然身处不同环境,但内心对真理的追求是相通的,没有分别心。
“两处崇真暗相洽,即非彼此”表达了他们虽身隔两地,但精神上的契合超越了世俗的界限。“无为漏、共成不二”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修行达到了无为而治、内外合一的境地。接下来,诗人提到“扶风儒士,同为教旨”,表明他们虽身份各异,但都遵循同一教义,即道教的教诲。
最后,“行满功成去蓬莱,却寻旧址”预示着修行者的功业圆满,将返回仙境,而“如今且、休言异寄”则表达了暂时放下世间纷扰,专注于当下修行的决心。整首词通过个人修行经历,展现了道教追求内在和谐与超脱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