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
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
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
万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轻。
默数前死者,愧兹今独生。
对奕不如观,观不如听声。
独坐无来客,小轩秋雨晴。
思之有百忧,不思了无情。
万有皆外物,世重我所轻。
默数前死者,愧兹今独生。
诗人通过对比“奕”(一种娱乐活动)、“观”和“听声”的乐趣,表达了独自沉思的喜悦。接着描绘了一种静谧的秋日景象,小轩之下,细雨过后天气晴朗,但这种宁静并不能驱散心中的百忧。诗人意识到思考总是带来无尽的烦恼,而不去思考则显得漠不关心。
接着,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思想,认为万物皆为外在之物,与自己内心世界无关。他所重视的东西,在世人看来可能是轻视的。这种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使他在默数前人死去时,感到今朝独自幸存的羞愧。
诗歌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情怀,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个人的生命体验。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以及对死亡和生命意义的深思。
入道蹊径无蹊径,日用现行何不省。
和南问讯已乖张,应对宾朋曾不隐。
同盂共饭况三年,话破那知万万千。
今日炷香重觅语,许时聚首成徒然。
老僧更不能忉怛,痛掌宁辞当面搭。
从教负痛走出门,呼天怨骂齿没舌秃口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