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子命世豪,术学穷无閒。
直意慕圣人,不问闵与颜。
彼昏何为者,诬构来㘖㘖。
应逮犯秋阳,动为人所叹。
不恤我躬瘁,乃嗟天泽悭。
令人念公卿,烨烨趋王班。
泊无悯世意,狙猿而佩环。
爱子所守卓,忧予不能攀。
永矢从子游,合如扉上镮。
愿言借馀力,迎浦疏潺潺。
亦有衣上尘,可攀禆泰山。
大江秋正清,岛溆相萦弯。
四盼浩无主,日暮烟霞斑。
水竹密以劲,霜枫衰更殷。
赏托亦云健,行矣非閒关。
相期东北游,致馆淮之湾。
无为袭宁嬴,悠然及温还。
吾子命世豪,术学穷无閒。
直意慕圣人,不问闵与颜。
彼昏何为者,诬构来㘖㘖。
应逮犯秋阳,动为人所叹。
不恤我躬瘁,乃嗟天泽悭。
令人念公卿,烨烨趋王班。
泊无悯世意,狙猿而佩环。
爱子所守卓,忧予不能攀。
永矢从子游,合如扉上镮。
愿言借馀力,迎浦疏潺潺。
亦有衣上尘,可攀禆泰山。
大江秋正清,岛溆相萦弯。
四盼浩无主,日暮烟霞斑。
水竹密以劲,霜枫衰更殷。
赏托亦云健,行矣非閒关。
相期东北游,致馆淮之湾。
无为袭宁嬴,悠然及温还。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答曾子固南丰道中所寄》。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曾子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人格的高度赞赏。
从诗的内容来看,王安石首先肯定了曾子固的品行和学问,认为他不仅继承了古圣人的教诲,而且在道德上有自己的见解,不随波逐流。接着,作者批评了那些不理解曾子固的人,他们出于嫉妒心态,对曾进行诽谤和排挤。王安石表达了对这些行为的不满,并感叹世人往往不能识才。
诗中还透露出作者对于曾子固的牵挂之情,希望能够与其共同游历天下,共勉学问。最后,王安石提到了自然景观,大江秋水、岛屿相望,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希望重逢的愿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作者对友人学术品德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和自我情感的抒发,充分展现了北宋文学特有的深沉与苍凉。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