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炤日,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
襄阳二月花艳时,城头高曳五丈旗。
东风一夜动笳鼓,夹城传呼丞相归。
红缨金甲光炤日,霜刀乱挥贼争出。
仓卒谁辨非官军,满城鼎沸嗟何及。
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
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
这首清代诗人宋徵舆的《襄阳曲》描绘了襄阳城在春天花开之际的一场紧张战事。首句“襄阳二月花艳时”,以春色反衬战争的残酷,渲染了宁静与动荡的对比。次句“城头高曳五丈旗”,展现了军队的威严和战事的迫近。
“东风一夜动笳鼓”暗示了战事的突然爆发,夜晚的鼓角声惊动了全城。“夹城传呼丞相归”则点明了重要人物的回归,可能是援军的到来或决策者的归来,为战局带来转折。
“红缨金甲光炤日,霜刀乱挥贼争出”形象地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官军装备鲜明,敌人争相逃窜。“仓卒谁辨非官军”揭示了混乱的局面,敌我难分,人心惶惶。
“满城鼎沸嗟何及”表达了对局势失控的惋惜和哀叹,人们无法阻止灾难的发生。尾联“岘山日落黑云重,大堤女儿哭相送”,以夕阳和女子的哭泣渲染出悲凉的气氛,暗示战后城市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
最后,“襄王宫殿野火烧,何人更起猎云梦”以昔日繁华的宫殿被战火焚烧,象征王朝的衰落,以及人们对和平与安宁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画面生动,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