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园罢去寄遥吟,遥见云岩翠郁森。
到即不点点不到,双峰于此何容心。
祗园罢去寄遥吟,遥见云岩翠郁森。
到即不点点不到,双峰于此何容心。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望双峰寺未至》。诗中描绘了诗人远眺双峰寺时的景象与心境。
首句“祗园罢去寄遥吟”,表达了诗人离开祗园后,心中仍沉浸在对那里的回忆与吟咏之中。这里运用了“祗园”这一佛教圣地的典故,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次句“遥见云岩翠郁森”,描绘了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岩,一片翠绿葱郁,生机勃勃。这里的“遥见”与“翠郁森”相映成趣,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
接着,“到即不点点不到”,这句诗意蕴深长。它似乎在说,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方,也许就不会有现在这种纯粹、无杂念的欣赏了。这里的“点点”可能指的是世俗的尘埃或杂念,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当下纯净心境的珍视和对现实世界复杂性的反思。
最后,“双峰于此何容心”,诗人将目光聚焦于眼前的双峰,似乎在说,这两座山峰在这里,已经包容了一切,不需要再为它们添加任何情感或思考。这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内心平静状态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远眺双峰寺时的景物描写,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纯净心境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群山如斗形,华盖气独壮。
奋身地势高,目极天宇旷。
周回万象澄,一一来献状。
中江漾孤屿,濒海横叠嶂。
楼台市中居,棋列相背向。
烈风搅沧林,落日鸣白浪。
蜃气薄浮云,溟濛杳东望。
长濠浸寒水,短楫起渔唱。
同游岂特达,竟尔忘得丧。
山下出蒙泉,夷坐待清涨。
一掬襟怀空,自谓羲皇上。
顺流无风江更急,岁暮归人浩难絷。
所思只隔江上村,乱树参差不容入。
忆昨扁舟溯云梦,触热千里能相送。
我来怅望竟空还,一樽知是何年共。
樊山苍苍赤壁暮,武昌对岸黄州路。
连声大笑橹如飞,回头独送孤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