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东门,行广术。前车抱秦筝,后乘赵女瑟。
车轮斑斑,旁行偪仄,归入颓垣惨无色。
病妻瘦支床,空釜夜鸣虚唧唧。
男儿可怜虫,焉能馁死僵四壁。
拔剑出门驰,逝将谒策立取卿相归,不然西行斩郅支。
黄金之印,组何累累,病妻起牵衣。
卿止勿悲辛,会稽太守昔负薪。
烹我伏雌,莫轻今贱贫。
出东门,行广术。前车抱秦筝,后乘赵女瑟。
车轮斑斑,旁行偪仄,归入颓垣惨无色。
病妻瘦支床,空釜夜鸣虚唧唧。
男儿可怜虫,焉能馁死僵四壁。
拔剑出门驰,逝将谒策立取卿相归,不然西行斩郅支。
黄金之印,组何累累,病妻起牵衣。
卿止勿悲辛,会稽太守昔负薪。
烹我伏雌,莫轻今贱贫。
这首《东门行》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通过一个男子在困境中的挣扎与抉择,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的开篇“出东门,行广术”,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离家外出的场景,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艰难旅程。接着,“前车抱秦筝,后乘赵女瑟”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车上的女子比作秦筝和赵女,暗示了女子的美丽与音乐才华,同时也预示着她们可能成为主人公旅途中的慰藉。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车轮斑斑,旁行偪仄,归入颓垣惨无色”的描述,画面转向了阴暗与绝望。主人公的妻子因病卧床,家中空锅发出空洞的声音,象征着生活的贫困与无助。面对这样的境况,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男儿可怜虫,焉能馁死僵四壁。”他不愿让家人饿死在破败的屋檐下,于是决定“拔剑出门驰”,踏上寻求改变命运的道路。
诗中提到的“西行斩郅支”可能是一种象征,暗示主人公决心远行,寻找机会改变现状。而“黄金之印,组何累累”则表达了他对权力与财富的渴望,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高官厚禄,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
然而,在主人公即将离开之际,他的妻子却“起牵衣”,表现出对丈夫离去的不舍与担忧。她的话语“卿止勿悲辛,会稽太守昔负薪”既是对丈夫的安慰,也含有一种历史的隐喻,提醒他即使身处困境,也要像过去的会稽太守那样,不畏艰难,最终也能有所成就。
最后,“烹我伏雌,莫轻今贱贫”一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理解和支持,希望他不要因为现在的贫穷而轻视自己,相信未来会有转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希望,以及家庭成员间的深厚情感,是一首充满人性光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