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家篱落掩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
稻垄明边通白水,竹梢缺处补青山。
几家篱落掩柴关,尽在浮岚涌翠间。
稻垄明边通白水,竹梢缺处补青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画卷。首句“几家篱落掩柴关”,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几户人家的朴素生活场景,篱笆掩映着木门,透露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气息。接着,“尽在浮岚涌翠间”一句,将视线从地面抬升至空中,浮云与山色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水图景。
“稻垄明边通白水”,诗人将视线转向田野,稻田的边缘与清澈的溪流相接,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最后,“竹梢缺处补青山”,通过竹林的疏密变化,巧妙地引入远处的山峦,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立体,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之美以及大自然的和谐之韵,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虚檐过雨响泉流。屋如舟,冷如秋。
连日危栏,独倚望云浮。
月又不来天似墨,空阶滴,一声声,都是愁。
新愁旧愁愁未休,到眉头,到心头。
强欲推愁愁不去,雨更句留。
剪烛西窗,兀坐数更筹。
闲事关心呼小婢,明早看、嫩芭蕉打碎不。
几重水驿东风大,孤舟尚挂帆席。
故山近也,斜阳影里,正愁羁客。
江波怨极,料蘅杜、幽香未息。
怕归时、深秋撷佩,换了旧颜色。
前事休回首,约访青春,木兰双楫。
少年俊侣,怅如今、各分南北。
欲寄翎笺,奈多是、云天迥隔。
只昏鸦树外隐隐,数点墨。
整整斜斜青草渡,隐还明惯穿芳树。
才低一水,旋高半岭,便东风无主。
幅幅有斜阳,只篷背、阴睛难据。
冥濛片席,销魂黯然,依前认月中误。
峭远湾,攲断浦,更沙堤、半身遮住。
鱼庄映黑,鸥邻罩碧;又无声虚度。
掩了玉人楼,人初醒,错疑天暮。
看看到也,霎时不见,春江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