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廉西北来,长途肆狂愎。
鞭驽渡清河,凛冽势转亟。
扬沙眯双眸,举袂频自拭。
岂容披襟当,正藉貂裘敌。
行行抵山陵,薄暮殊未息。
且须就村舍,把酒慰寒色。
蜚廉西北来,长途肆狂愎。
鞭驽渡清河,凛冽势转亟。
扬沙眯双眸,举袂频自拭。
岂容披襟当,正藉貂裘敌。
行行抵山陵,薄暮殊未息。
且须就村舍,把酒慰寒色。
这首明代倪谦的诗《陪祀三陵倡和诗四首(其二)途中遇风用色字》描绘了主人公在西北长途跋涉中遭遇狂风的情景。诗人以"蜚廉"象征疾风,形象生动地写出风之强劲,从西北方向而来,使驽马都难以驾驭,渡过清河时更是寒气逼人,形势严峻。飞扬的沙尘模糊了视线,诗人不得不频频擦拭眼睛,强调了风的威力。
诗人通过"披襟当"与"貂裘敌"的对比,表达了寒风之冷冽,即使穿着厚实的貂裘也无法抵挡。行进至山陵之间,天色已近傍晚,风势仍未减弱。在这种困境下,诗人决定暂且投宿村舍,借酒驱散寒冷,展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整首诗运用色彩鲜明的词语,如"狂愎"、"凛冽"、"扬沙"、"寒色"等,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展现了旅途中的艰辛与风的无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