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著胭脂意自红,谁能致讶与梅同。
虽无香气饶神韵,津逮依然林下风。
不著胭脂意自红,谁能致讶与梅同。
虽无香气饶神韵,津逮依然林下风。
此诗以管道升所绘之水墨杏花为题,描绘了一幅淡雅脱俗的画面。诗人通过“不著胭脂意自红”一句,巧妙地将杏花的自然之美与不加修饰的纯净相融合,暗示了画家在创作时的高超技艺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接着,“谁能致讶与梅同”则表达了对杏花独特魅力的赞叹,它虽与梅花并列,却能独树一帜,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
“虽无香气饶神韵”进一步强调了杏花的内在气质,虽然没有梅花那般浓郁的香气,但其独特的神韵和风骨却足以令人倾倒。最后,“津逮依然林下风”一句,将杏花置于自然之中,仿佛是林间清风的化身,传递出一种清新脱俗、超凡脱俗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水墨杏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艺术技巧,更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境界的追求。
松门枕崇阿,秀色可揽结。
苍翠横空濛,幽景涵清彻。
楼阁渺飞动,峰峦互明灭。
流云薄檐端,奔泉溜庭埒。
疏帘低燕语,远树闻啼鴂。
春光几何时,芳华暗销歇。
言集社中人,论心相怡悦。
风流竹林宗,旷达香山杰。
何必升层岑,遥瞻更奇绝。
欣赏有奇文,投辖无俗辙。
且适麋鹿踪,无论巧与拙。
取醉暂销忧,秉烛不能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