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起何处,忽然云水昏。
春烧如新月,远挂山一痕。
寒禽呼木杪,暗虫沸草根。
遥见冥际火,知有林外村。
孤舟欲栖泊,石溜浓云奔。
羁旅一无托,菀结难自论。
矫首眺天末,踯躅芳心魂。
暝色起何处,忽然云水昏。
春烧如新月,远挂山一痕。
寒禽呼木杪,暗虫沸草根。
遥见冥际火,知有林外村。
孤舟欲栖泊,石溜浓云奔。
羁旅一无托,菀结难自论。
矫首眺天末,踯躅芳心魂。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江边的静谧与深沉,以及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郁。首句“暝色起何处”,以问句形式引出夜幕降临的场景,引发读者对未知的探索欲望。接着,“忽然云水昏”一句,通过“昏”字,形象地展现了夜色的浓厚与朦胧,仿佛整个世界都被一层轻纱覆盖。
“春烧如新月,远挂山一痕”两句,将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比作新月,既表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生命的力量与希望。远处山峦的一抹痕迹,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远方的向往。
“寒禽呼木杪,暗虫沸草根”描绘了夜晚的生动景象,寒鸟在高枝上呼唤,暗处的昆虫在草根间活跃,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氛围。
“遥见冥际火,知有林外村”通过远处的灯火,暗示了村庄的存在,表达了对家的渴望和对温暖的向往,同时也增添了诗的意境深度。
“孤舟欲栖泊,石溜浓云奔”描绘了一幅孤舟在夜色中寻找停靠点的画面,与前文的“羁旅一无托”相呼应,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孤独感。
“羁旅一无托,菀结难自论”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者的无助与内心的纠结,这种情感的直接流露,使得诗歌更加贴近人心。
“矫首眺天末,踯躅芳心魂”最后两句,诗人抬头望向天边,内心却在徘徊,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内心世界。
怪朝来、片红初瘦,半分春事风雨。
丹山碧水含离恨,有脚阳春难驻。芳草渡。
似叫住东君,满树黄鹂语。无端杜宇。
报采石矶头,惊涛屋大,寒色要春护。
阳关唱,画鹢徘徊东渚。相逢知又何处。
摩挲老剑雄心在,对酒细评今古。君此去。
几万里东南,只手擎天柱。长生寿母。
更稳步安舆,三槐堂上,好看彩衣舞。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
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
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
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
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
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
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