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三》
《东征逾载整棹言归巡使黄玉圃先生索台湾近咏知其留心海国志在经纶非徒广览土风娱词翰已也赋此奉教·其三》全文
清 / 蓝鼎元   形式: 古风

内山有生番,可以渐而熟。

王化弃不收,犷悍若野鹿。

穿箐截人首,饰金誇其族。

自古以为常,近者乃更酷。

我民则何辜,晨樵夕弗复。

不庭宜有征,振威宁百谷。

土辟听民趋,番驯赋亦足。

如何计退避,画疆俾肆毒。

附界总为戕,将避及床褥。

(0)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台湾地区民族关系的深刻忧虑与思考。诗中描绘了当地原住民(生番)与汉族居民之间的冲突,以及这种冲突带来的社会动荡和人民生活的苦难。

首句“内山有生番,可以渐而熟”暗示了作者对于通过时间和教育逐渐同化的理想,希望不同民族能够和谐共处。然而,“王化弃不收,犷悍若野鹿”则揭示了政府政策的缺失,导致原住民保持原始野蛮的生活方式,难以被文明化。

接下来的几句“穿箐截人首,饰金夸其族”描述了原住民的暴力行为和部落间的炫耀,显示出他们与外界的隔绝和冲突加剧。作者提到“自古以为常,近者乃更酷”,说明这种暴力行为并非新现象,但近来情况似乎更加严重。

“我民则何辜,晨樵夕弗复”表达了对无辜汉族居民遭受暴力侵害的同情,强调了冲突对普通民众生活的影响。接着,“不庭宜有征,振威宁百谷”提出了解决方案,即通过军事行动(征伐)来恢复秩序,保护百姓安全。

“土辟听民趋,番驯赋亦足”建议政府应开放土地,让民众自由迁徙,同时对原住民进行教化,使其适应农耕生活,从而实现和平共处。然而,“如何计退避,画疆俾肆毒”和“附界总为戕,将避及床褥”则表达了对政府可能采取的退避政策的担忧,担心这只会加剧冲突,甚至影响到平民百姓的安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台湾地区复杂民族关系的深刻洞察,也体现了其对和平解决冲突、促进民族融合的强烈愿望。通过对比不同民族的生活状态和冲突后果,诗作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者介绍
蓝鼎元

蓝鼎元
朝代:清

(1675或1680—1733)清福建漳浦人,字玉霖,一字云锦,号鹿洲。蓝廷珍堂弟。读书能文,熟悉闽浙沿海情形。朱一贵起事时,从廷珍入台,襄助办理善后,主张垦辟台湾土地,谓若“废置空虚”,“即使内乱不生,寇自外来,将有日本、荷兰之患”。雍正初,被召入京,与修《一统志》。授广东普宁知县,被诬罢官。事明,授广州知府,寻卒。有《鹿洲集》、《平台纪略》等。
猜你喜欢

和正月十七日携具见约

远宦随时且自娱,看看受代又脂车。

燃灯初过忘岑寂,极目相从接绪馀。

瘴雾催花锦零乱,春风吹鬓雪稀疏。

追怀古语成新咏,万事无非酒破除。

(0)

和答前福守林中散

使指频将念匪宜,闽山何敢惮驱驰。

荐贤锐意先推鹗,逐恶雄心肯问狸。

却愧裁篇为惠重,况当卧辙欲留时。

光芒照眼观华藻,遥想张芝墨满池。

(0)

中书张侍郎生日

薰风初泛舜弦声,崧岳储精王佐生。

巨室当时庆弧矢,熙朝今日赞机衡。

燕堂荣映台躔近,寿盏光浮昼景清。

愿祝修龄如卫武,长挥相笔化隆平。

(0)

探后园桃花二首·其一

忆对残花邀客醉,留连花下惜芳辰。

而今只待微红露,便向枝头觅旧春。

(0)

风琴

穴竹张弦耸碧空,不劳抑按任天风。

莫誇有智藏声足,须信无心触处通。

明月夜深飘更远,閒窗人静听何穷。

知音弗辨山兼水,都在洪钧一噫中。

(0)

食鳜

踰尺秋江鳜,赀轻愧自深。

穿腮窥秣赪,引鬣讶涂金。

捂鼎情虽锐,飞刀爱不任。

何须鲈满箸,始动季鹰心。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常燕生 邵祖平 陈以鸿 王理孚 杨赓笙 苏渊雷 伯昏子 顾毓琇 胡怀琛 龙榆生 刘景晨 邓均吾 乐时鸣 蔡淑萍 劳思光 金克木 夏承焘 施蛰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