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劳苛法罔生民,遂使先王泽尽湮。
岂但法行还自弊,山东兵起更亡秦。
谩劳苛法罔生民,遂使先王泽尽湮。
岂但法行还自弊,山东兵起更亡秦。
这首明代诗人童轩的《读史十首(其五)商鞅》表达了对古代苛政的批判和历史教训的反思。首句“谩劳苛法罔生民”直指严酷法律对百姓生活的无益和剥夺,"谩劳"二字揭示了徒劳无功之意,"罔生民"则强调了法度对民众生存的负面影响。接下来的“遂使先王泽尽湮”进一步指出,这样的苛政导致了古代圣王仁政恩泽的消失,"泽尽湮"形象地描绘了这种衰败景象。
后两句“岂但法行还自弊,山东兵起更亡秦”深化主题,指出苛法不仅自我消耗,还引发了社会动荡。"自弊"揭示了法律制度本身的矛盾和失效,而“山东兵起更亡秦”则借秦朝因苛政引发农民起义最终灭亡的历史事实,警示后人勿蹈覆辙。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商鞅变法为例,批评了过于严苛的法制对社会和人民的危害,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