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外孤峰未得归,人间触类是无机。
方悲鹿轸栖江寺,忽讶轺车降竹扉。
王泽乍闻谭涣汗,国风那得话玄微。
应惊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横一衲衣。
鸟外孤峰未得归,人间触类是无机。
方悲鹿轸栖江寺,忽讶轺车降竹扉。
王泽乍闻谭涣汗,国风那得话玄微。
应惊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横一衲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无奈的情感状态。"鸟外孤峰未得归",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无法返回的孤独感受;"人间触类是无机"则表现出诗人对于世事的淡漠与疏离。在下一句中,"方悲鹿轸栖江寺"中的“鹿轸”指的是古代用来装饰佛像前的小鹿形状的香炉,这里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宗教情怀,而“栖江寺”则是诗人心向往之处,表达了对清静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忽讶轺车降竹扉”中的“轺车”指的是古代官员乘坐的小车,这里可能暗示着某种意外的、官方的召唤或是变故,使得诗人不得不打破原有的宁静生活。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王泽乍闻谭涣汗,国风那得话玄微”中“王泽”可能指的是官府之地,而“谭涣汗”则是对高温天气的形容。诗人感叹于炎热的夏日,无法畅谈国家大事或深奥的哲理。最后,“应惊老病炎天里,枯骨肩横一衲衣”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年迈多病、在酷暑之中依然承受重负(“枯骨肩横一衲衣”形象地描绘了一位老者肩扛重担的艰辛)的同情与惊讶。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遭遇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力感以及对于超脱世俗的向往。
亭亭华表莞溪上,孝节名高照闾巷。
闺门至行动九重,致有洪恩自天降。
人谁无舅姑,反唇勃溪将何如。
人谁无夫妇,失节移天纷莫数。
卓哉贤妇心,不与常人同。
舅姑吾所主,良人吾所从。
于此尚无情,天地何处容。
高堂婴疾吾悽恻,刲股为糜充药食。
股肉犹可生,舅姑难再得。
此身岂忍为亲惜,一朝疾平百忧释。
良人早逝身无依,悲号不是伤春啼。
寒灯伴机杼,夜雨愁空闺。
宁死勿作他人妻,山石可转心不移。
吁嗟孝节有如此,扶植纲常厚伦理。
矧当末世风俗溃,妇中却有真男子,小人纷纷当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