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全文
唐 / 李白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éméishānyuè
táng / bái

éméishānyuèbànlúnqiūyǐngpíngqiāngjiāngshuǐliú

qīngxiàngsānxiájūnjiànxiàzhōu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翻译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青衣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泛舟,心怀思念之情景。开篇"峨眉山月半轮秋"即设定了一个清冷而又略带哀愁的秋夜景象,峨眉山下的明月如同一轮银盘悬挂在半空中,映照着秋意浓重的世界。紧接着"影入平羌江水流",诗人将视线引向水面,月影投射于波光粼粼的江水之上,让读者感受到夜色中的静谧与深邃。

第三句"夜发清溪向三峡",表明诗人在这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夜晚启程,泛舟于清澈的小溪,目标是远方壮丽的三峡。这一行不仅描绘了景象,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远方的向往和期待。

最后"思君不见下渝州"则显现出诗人的深切思念。"思君"指的是对亲人或朋友的怀念,而"不见下渝州"则表明诗人因行程所致,未能与心中所思之人相聚。渝州,在这里代表了一个遥远而又难以抵达的目标,这种情感的描绘让整个夜景更加蕴含着无尽的情愫。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峨眉山月夜泛舟之景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诗人深邃的孤独和浓郁的思念情怀。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朝代:唐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生辰:701年-762年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猜你喜欢

赠蜀使

尊酒此时别,猿声他夜同。

江连白帝郭,月照汉王宫。

蜀栈孤轺外,彭门积雾中。

使旌随雁尽,留梦绕蚕丛。

(0)

郭有道墓

东汉多贤达,人伦君最优。

士林争折角,仙侣羡同舟。

品在君宗上,名超清浊流。

中郎碑不见,论定足千秋。

(0)

秋宵

离抱何时释,秋宵特地长。

梦回仍远塞,月好是殊方。

蜡泪红垂地,蛩声寒近床。

遥怜多病后,吟罢正回肠。

(0)

北征凯旋诗六首·其五

俘谍邀宽典,恩先赦胁从。

军门齐款缚,圣度自包容。

日逐诚难赦,昆邪亦可封。

因知沙漠外,俯首望颙颙。

(0)

斫榆谣

天谓我民何?夏不雨,秋不雨,春无麦无禾。

取彼斧戕,榆则有皮。长吏见之,怒形于颜。

趋伐其树,尽其根于田。将报上官,曰维丰年。

(0)

赠王山史先生

紫气行看近,重重岭上云。

山尊秦二华,名重汉三君。

独鹤亭初到,如鸾啸乍闻。

欲依张楷市,可许一廛分?

(0)
诗词分类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美食
诗人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谢觉哉 梁寒操 叶剑英 邵式平 陶铸 姚雪垠 钱俊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