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无所恨,恨无千顷竹。
琅玕落清梦,肺腑照寒玉。
君家东皋上,脩篁枕城足。
己知前宵雷,箨龙迸幽谷。
斸云飞相送,涤釜手自掬。
晚潮鸣古鼎,煮破潇湘绿。
香发白石烂,气蒸春云熟。
却笑病维摩,不复亲野蔌。
宫商嚼疏齿,鸾凤啸馋腹。
饱食废晚飧,馀甘及童仆。
漱罢清风生,胸臆尚谡谡。
因忆东坡诗,宁可食无肉。
平生无所恨,恨无千顷竹。
琅玕落清梦,肺腑照寒玉。
君家东皋上,脩篁枕城足。
己知前宵雷,箨龙迸幽谷。
斸云飞相送,涤釜手自掬。
晚潮鸣古鼎,煮破潇湘绿。
香发白石烂,气蒸春云熟。
却笑病维摩,不复亲野蔌。
宫商嚼疏齿,鸾凤啸馋腹。
饱食废晚飧,馀甘及童仆。
漱罢清风生,胸臆尚谡谡。
因忆东坡诗,宁可食无肉。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彭孙贻创作的《正仲饷笞戏作》。诗中描绘了朋友赠送竹笋后,诗人与之共享竹笋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首句“平生无所恨,恨无千顷竹”,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之情,渴望拥有大片的竹林。接着,“琅玕落清梦,肺腑照寒玉”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子比作清梦和寒玉,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清雅之美。
“君家东皋上,脩篁枕城足”描述朋友家的竹林,修长的竹子仿佛是城市的一道屏障。“己知前宵雷,箨龙迸幽谷”则通过想象前夜雷声,预示着竹笋即将破土而出,充满生机。
“斸云飞相送,涤釜手自掬”描绘了从竹林中挖取竹笋的过程,充满了自然的和谐与乐趣。“晚潮鸣古鼎,煮破潇湘绿”写出了煮竹笋时的场景,古鼎发出的声响与煮沸的竹笋汤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香发白石烂,气蒸春云熟”进一步描绘了竹笋的美味,香气四溢,如同春天的云雾被蒸煮一般。“却笑病维摩,不复亲野蔌”则是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现在享受竹笋的快乐形成对比。
“宫商嚼疏齿,鸾凤啸馋腹”运用音乐和鸟鸣的比喻,形容品尝竹笋时的满足感。“饱食废晚飧,馀甘及童仆”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共享美食的喜悦,连同仆人都能享受到这份美味。
最后,“漱罢清风生,胸臆尚谡谡”描绘了餐后的清新感受,仿佛清风拂面,心胸开阔。“因忆东坡诗,宁可食无肉”引用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竹笋美味的赞美,即使不吃肉也愿意享用竹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竹笋的喜爱之情,以及与朋友共享美食的乐趣,同时也蕴含了对生活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木落高秋玉露垂,慎终追远又思惟。
无端一世灭胡种,累及儿孙说向谁。
哑却口,落尽眉。牵犁拽杷,带水拖泥。
顺捋虎须拈蝎尾,白拈手里觅便宜。
家肥生孝子,谁是五逆儿。呜咿,呜咿。
秋露春风消息在,不知谁荐上头机。